2022

天冷泡湯差點沒命? 吃鍋等於「虐待心臟」? 醫師籲入冬前做好「3大準備」

天冷泡湯差點沒命? 吃鍋等於「虐待心臟」? 醫師籲入冬前做好「3大準備」

天氣逐漸轉涼,不少民眾在年末時齊聚各大餐廳慶祝,其中火鍋更是許多台灣人的心頭好。亞東紀念醫院心導管室主任兼心臟血管內科專任主治醫師杜宗明醫師於受訪時指出,大啖火鍋美食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實是「一大地雷」,病人如何在享用美食與保持健康取得平衡,將是十分重要的課題。

閱讀更多 »
膝蓋退化該穿「護膝」嗎?  醫曝挑選眉角:用「基本款」反而好更快?

膝蓋退化該穿「護膝」嗎? 醫曝挑選眉角:用「基本款」反而好更快?

長者的膝蓋關節開始出現退化,甚至罹患「退化性膝關節炎」,該如何挑選適當的護具,才能達到保護關節的目的?人一博愛復健科診所院長李炎諭醫師於社群分享,曾有一名老年患者膝蓋反覆疼痛2年,即使採取注射也無法完全康復。經評估後該患者除了關節軟骨退化,還合併滑液膜發炎的狀況。

閱讀更多 »
中國嚴格清零爆發「白紙運動」! 醫:「政治凌駕專業」恐將種下禍因

中國嚴格清零爆發「白紙運動」! 醫:「政治凌駕專業」恐將種下禍因

近日中國政府嚴格「清零」的舉動使民怨高漲,民眾更發起「白紙運動」以表達對當局的不滿與抗議。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整合醫學照護科主治醫師姜冠宇醫師於社群貼文表示,白紙運動的背後揭示了中國政府公衛決策的缺失:「厭惡風險」恐不僅加速醫療系統的崩潰,日後更可能種下經濟問題的種子。

閱讀更多 »
一到冬天就容易手腳冰冷?  「簡單6招」促進末梢血液循環

一到冬天就容易手腳冰冷? 「簡單6招」促進末梢血液循環

一到冬天手腳就容易冰冷、臉色蒼白,或許並不單單只是因為天氣的影響,也與血液循環較差有關?美國醫療機構《Cleveland Clinic》刊載指南表明,血液循環不佳容易出現於40歲以上、體重過重、患有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者等族群。另外,血液循環不佳也與身體調節體溫的功能較差有關。

閱讀更多 »
草莓一顆就含6種營養素!  營養師授清洗原則:4步驟不怕農藥殘留

草莓一顆就含6種營養素! 營養師授清洗原則:4步驟不怕農藥殘留

冬天為草莓的主要產季,不少民眾喜歡草莓酸甜的滋味,卻也擔憂農藥殘留問題,因此對其敬而遠之。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貼文提醒民眾,其實正確地洗滌草莓,實是不用害怕農藥過多的問題;再者,草莓含有諸多的營養成分,適量攝取能補充至少6種營養來源。高敏敏營養師指出,每日的草莓攝取量可用「一份」做為標準,也就是小型草莓約16顆、中型草莓約10顆的量,每一次的份量大約是60大卡、碳水化合物約15g,低熱量與低澱粉量對於減重者而言,可做為日常點心或解饞時的優先選擇。

閱讀更多 »
北部氣溫驟降! 出門沒做到「8件事」  當心中風、心血管疾病爆發

北部氣溫驟降! 出門沒做到「8件事」 當心中風、心血管疾病爆發

近日東北季風增強、北部氣溫驟降,衛福部國健署提醒慢性病患者及長者,除規律服藥、定期量血壓、均衡飲食及適度運動外,「保暖」是最基本的自我保護行為。外出時謹記穿戴帽子、口罩、手套、保暖衣物、襪子及鞋子等保暖物品,避免氣溫的差異可能促發心血管或中風的風險。

閱讀更多 »
糖尿病能吃麻辣鍋嗎?  營養師教「火鍋料替代法」  3動作助穩定血糖

糖尿病能吃麻辣鍋嗎? 營養師教「火鍋料替代法」 3動作助穩定血糖

天氣逐漸轉涼,又到了許多民眾品嘗麻辣鍋的時節,全台糖尿病友預估超過230萬人,糖友們是否能吃麻辣鍋?簡鈺樺營養師受訪表示,糖尿病人基本上「什麼都能吃」,除了掌握飲食均衡原則,應有「趨吉避兇」的飲食觀念。比如注意牛奶鍋、南瓜鍋的澱粉量與乳製品量。吃麻辣鍋時要注意油脂量、鈉含量等潛在地雷,可能影響血糖波動與血管健康。

閱讀更多 »
看完世足體重狂漲2公斤? 營養師揭熱量爆卡元凶:一片就4千大卡

看一場世足竟爆肥2公斤? 營養師揭凶手:16種高熱量食物 「它」一片就破4千卡

和三五好友相揪看世足,搭配啤酒、薯條、鹹酥雞,可能已經深陷「爆卡」的危機卻不自知?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表示,年輕族群喜好在酒吧、美式餐廳或租屋處觀看球賽,飲食內容往往也是熱量偏高的食物,尤其民眾若將以下食物吃下肚,更可能導致熱量爆棚、默默地走向「發福之路」。

閱讀更多 »
每年設立目標、沒一年做得到?  醫道出癥結點:先別急著列出「待辦事項」

每年設立目標、沒一年做得到? 醫道出癥結點:先別急著列「願望清單」

今年即將迎來尾聲,並準備迎接新的一年。每年設立「To Do List(待辦清單)」,過了隔年卻發現自己沒半項做得到,問題到底出在哪?聯安診所家醫科醫師陳采汎醫師表示,對自己未來的具體作為有所期望固然重要,但也別忘記同步規劃「To Be List(想成為清單)」,注視目標的同時也檢視過程。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