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休超過「半小時」多4成肥胖風險! 研究揭「這樣睡」工作效率提升2倍
先前的研究表明,適度的午睡有助於活絡大腦思考,對上班族而言不僅能提振精神,也能避免下午工作時的注意力不集中,或是工作效率下降等問題。不過,近期刊載於《Obesity》的文獻卻指稱,午睡時間過長者的BMI指數、相較不午睡者可能有更高的趨勢,罹患「代謝症候群」(MetS)的風險也更高。
先前的研究表明,適度的午睡有助於活絡大腦思考,對上班族而言不僅能提振精神,也能避免下午工作時的注意力不集中,或是工作效率下降等問題。不過,近期刊載於《Obesity》的文獻卻指稱,午睡時間過長者的BMI指數、相較不午睡者可能有更高的趨勢,罹患「代謝症候群」(MetS)的風險也更高。
燈光美、氣氛佳的「520」剛過完,才發現「愛愛」時太激情忘了配戴保套、甚至是保險套意外破損,該怎麼補救?吃事後避孕藥就真的不會鬧出人命嗎?「小花藥師」花逸修藥師,於社群貼文列舉年輕族群最常見的避孕問題,其中事後避孕藥的作用與女性「是否排卵」,佔有決定性的關鍵。
肝癌20多年來盤據我國10大癌症死亡率之列,死亡率更長年佔據第二位 ,且有年輕化趨勢,顯見肝癌預防與治療,是不可忽視的健康議題。肝臟因無痛覺神經,常被稱作「沉默器官」,當患者出現黃疸與急性腹痛等症狀而就診時,疾病往往已進展至晚期,使用化療與標靶藥物治療的反應不佳。過往肝癌的5年存活率不超過10%,成為治療上的最大困境。
1名被確診為白內障的患者,經由眼科醫師說明和了解自身需求後,選擇繞射型三焦點人工水晶體;但之後由於夜間開車時間增加,近距離用眼頻繁,又擔心眩光影響行車安全,另一眼改採用非繞射型人工水晶體,減輕夜間眩光的問題,在夜間也能安心開車上路。
近期覺得壓力過大、鬱鬱寡歡?不妨在室內空間擺放植栽,或許對於改善心理狀態有幫助!一份刊載於《Building and Environment》的研究表明,在工作場所或室內空間擺放植物、盆栽造景,對於提升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幫助;進一步分析發現,在8種植栽樣本中,其中3種被認為能帶來最大的幸福感。
明明年紀輕輕,照鏡子卻發現眼袋和法令紋都變明顯,卻不知道怎麼挽救?事實上預防老化除了擦保養品,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對於延緩肌膚老化也至關重要。想要肌膚狀態常保年輕,首先應做到6件事。
如果近期頻頻失眠,先別急著服用治療藥物,首先應該釐清自己是哪種「失眠型態」!刊載於權威期刊《Lancet》的研究,分析4,322名受試者的睡眠狀態後發現,其失眠型態可分為5個亞型,每種亞型需要接受的治療可能不盡相同,並非一味地服用失眠藥物,就一定能夠改善失眠。
一般來說,若為第1次發生氣胸或無症狀的小範圍氣胸,醫師會採取保守性治療,請患者經常深呼吸,並以氧氣瓶作為輔助替患者治療,而面對已出現胸痛、胸悶等不適症狀的氣胸患者,醫師則會先以氣管引流術,將其肋膜腔內的空氣導出,通常只要住院觀察約3至5天,患者手術後的傷口即可自行癒合。
踩上體重計就像玩「數字猜謎」,永遠猜不透自己為何又胖2公斤?就算勤奮運動健身,卻發現體重數字不減反增,原因到底是什麼?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指出,減重瘦身的過程中最忌被體重數字「綁架」,稍微變重並不代表身體變得更不健康。
皮膚莫名紅癢、或是自覺呼吸經常有異狀,卻不是喉嚨痛導致、甚至近日頻繁感冒、拉肚子,偶爾全身上下這裡痠那裡痛實際上都是身體在發送發炎的「求救信號」?余朱青營養師於社群貼文指出,上述時不時出現的小毛病,都有可能是身體發炎的警訊之一。
失眠可謂是現代人常見的文明病,睡眠障礙往往讓人夜裡難以入眠、白天沒精神,造成身體不適與生活困擾。不過,若用安眠藥做輔助,可能又會擔心上癮、沒辦法停藥。為此,衛福部食藥署邀請衛生福利部澎湖醫院精神科醫師謝懷德醫師,與民眾分享常見的安眠藥「佐沛眠」與失眠的相關知識。
使用智慧型手機不僅容易傷眼,更可能有導致「高血壓」的風險?近期歐洲心臟病學會(ESC)刊物《歐洲心臟病學會期刊》發表研究指出,每週透過手機通話30分鐘,與高血壓患病風險增加12%有關;若通話時間增至每週6小時,風險更會提升至25%,有影響心血管健康的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