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健康 COOL HEALTH - 首頁

熱門影片

HOT VIDEOS

x

最新文章

NEW ARTICLES

用「AI人工智慧」輔助社區衛教!  新竹市共創「青銀共融」健康好生活
用「AI人工智慧」輔助社區衛教! 新竹市共創「青銀共融」健康好生活
新竹市衛生局今日在綠水市民活動中心舉辦「智慧顧健康、AI輕鬆學-社區青銀共融衛教觀摩活動」,由秘書長張治祥代表市府出席,並邀請社區長者與光復中學學生們,共同利用時下最流行的AI智慧工具,獲得健康知識及營造健康生活。
全球「兒童白肺」病例不斷激增! 重症醫籲家長:做「2件事」防疫才具體有效
全球「兒童白肺」病例不斷激增! 重症醫籲家長:做「2件事」防疫才具體有效
全球湧入大量「兒童白肺」事件,甚而引起世衛組織(WHO)的注意,表達對中國境內病例激增的擔憂。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說明,目前北京呈現「多種病原體共存」的趨勢,除了近期爆發的肺炎黴漿菌之外,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RSV)、腺病毒的案例也同步上升。
感染「肺炎黴漿菌」咳不停怎麼辦?  耳鼻喉科醫揭8招緩解症狀
感染「肺炎黴漿菌」咳不停怎麼辦? 耳鼻喉科醫揭8招緩解症狀
肺炎黴漿菌(Mycoplasma pneumoniae)的主要傳播方式是通過飛沫傳播,當患者咳嗽、打噴嚏或說話時,攜帶細菌的飛沫釋放到空氣中,其他人吸入這些飛沫後可能感染該細菌。
肺炎黴漿菌疫情將於年末爆發?  重症醫曝「4大特性」:恐在不知不覺間就被傳染
肺炎黴漿菌疫情將於年末爆發? 重症醫曝「4大特性」:恐在不知不覺間就被傳染
口罩、乾洗手先別急著收!近日中國北部引爆「黴漿菌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大規模感染,目前台灣也已傳出多起感染案例。黴漿菌是否將接棒新冠、流感病毒成為冬季疫情的主要威脅?黃軒醫師表示,黴漿菌生長時間緩慢、潛伏期長,是否會形成新一波的感染浪潮,實是有待觀察。
攜手合作!啟新生技與業界聯手打造再生醫療生態鏈 推動新興生技醫藥產業創新邁進
攜手合作!啟新生技與業界聯手打造再生醫療生態鏈 推動新興生技醫藥產業創新邁進
2023第七屆台灣醫療科技展即將在11/30開展,從11/30~12/3展期共四天,由智慧醫療、精準醫療、全齡健康三大主軸、九大關鍵領域以及兩大主題特展組成,啟新生技在地深耕40多年,以台灣第一座GMP認證的培養基製造工廠到現在,已成為台灣最大的成品培養基生產製造公司,市佔率高達50%。
溫差大氣喘、肺阻塞爆發恐釀心肌梗塞?  醫揭國人吸入性用藥3大迷思
溫差大氣喘、肺阻塞爆發恐釀心肌梗塞? 醫揭國人吸入性用藥3大迷思
寒流來襲氣溫驟降,不只各種傳染病菌的感染風險增加,也容易引發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症狀惡化。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因本身肺功能不佳,如果未規則用藥控制良好,在季節交替時容易誘發症狀惡化。
氣溫驟降誘發氣喘、COPD症狀惡化!  吸入劑藥品作用、種類大不同:保存錯誤恐「誤判劑量」
氣溫驟降誘發氣喘、COPD症狀惡化! 吸入劑藥品作用、種類大不同:保存錯誤恐「誤判劑量」
近期東北季風增強,氣溫明顯轉為溼冷,更易增加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發作風險。根據國健署資料指出,氣喘是指受到過敏原或刺激物刺激後,支氣管產生慢性發炎的情形, 而COPD是一種因為慢性呼吸道長期發炎,導致無法恢復的呼吸道阻塞疾病。
頭髮毛躁、易斷裂如何挽救?  營養師曝:快補「6大營養素」吃出光澤秀髮
頭髮毛躁、易斷裂如何挽救? 營養師曝:快補「6大營養素」吃出光澤秀髮
頭髮乾枯、容易斷裂,總讓妳十分苦惱、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嗎?除了使用護髮產品,飲食中的營養攝取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關鍵喔!讓我們一起來瞧瞧有哪些秀髮養護的「營養小幫手」!攝取適當的營養素,確實有助於使秀髮由內而外散發自然光澤。
秋冬胸悶不適竟是「肌少症」惹禍?  醫示警:45萬中高齡患者  死亡率恐暴增3倍
秋冬胸悶不適竟是「肌少症」惹禍? 醫示警:45萬中高齡患者 死亡率恐暴增3倍
接近入冬時節,心血管疾病風險隨之增加,背後原因竟與「肌少症」有關?瀚仕整合功能醫學中心歐瀚文醫師提醒,近期氣溫降低,民眾身體不適、以為心血管出問題就診人數暴增,究其原因才發現是「肌少症」問題。
孩子異位性皮膚炎「痛到眼渙散」  醫:善用「Soak and Seal」把握出生黃金打底期
孩子異位性皮膚炎「痛到眼渙散」 醫:善用「Soak and Seal」把握出生黃金打底期
「看到小baby身上脆弱的肌膚『流湯流汁』的慘狀,真的很難過」安瑟美膚整形外科診所院長鄭惠文醫師分享一名異位性皮膚炎寶寶「小寶」(化名),就診時身上皮膚乾裂、痛到眼神渙散,由於皮膚問題連帶影響睡眠與生長發育,和同齡孩子相比,小寶身形明顯瘦小,令醫護人員備感不捨。
連結全球20國站點!AZ加速台灣醫療新創:應對病患旅程斷點、優化疾病照護
連結全球20國站點!AZ加速台灣醫療新創:應對病患旅程斷點、優化疾病照護
AstraZeneca阿斯特捷利康(AZ)打造的「A.Catalyst Network國際生醫創新鏈結網路計畫」結合新創與永續,成為2023年遠見「企業永續公民獎」唯一獲獎的外商藥廠。A.Catalyst Network集結了全球20多個實體與虛擬的醫療創新中心站點,透過AZ充實深厚的研發能量,以及對全球醫藥市場的深刻洞察,成功協助包括台灣在內全球各地區在地醫療產業,找出更多新創可能與解決方案,幫助世界邁向聯合國制定的永續發展目標。
上班又顧家心好累! 「地方媽媽」更容易肩頸痠痛?  芳療師教4動作緩解
上班又顧家心好累! 「地方媽媽」更容易肩頸痠痛? 芳療師教4動作緩解
現代女性事業、家庭兩頭燒,可說是一刻都不得閒。不少人會選擇在空閒時藉由芳療或按摩放鬆緊繃的肌肉,重整步調再重返崗位。芳療師Lolly表示,確實有不少女性前來接受芳療,大多數肌肉都呈現相當緊繃的狀態,在承受家庭與職場的雙重壓力下,肩頸部位往往僵硬地「像石頭一樣」。
PRP增生治療都一樣?研究:關鍵在生長因子活化程度
PRP增生治療都一樣?研究:關鍵在生長因子活化程度
自體生長因子幫助軟組織傷口癒合。近幾年來廣受演藝圈明星、NBA球星等各界名人使用,詢問度也日益增加。但坊間也偶傳出,因所萃取的PRP沒有做好防菌管理,使得患者注射後感染,引發為感染性關節炎的治療失敗案例,需要注射抗生素治療一個月才能復原。PRP增生治療的效果,關鍵在生長因子活化程度。目前已發展成功I CARE PRP+ 高濃度自體修護生長因子,將生長因子濃度提升至一般PRP產品的80~100倍,可更有效增強治療效果。
走沒幾步腳痠腳痛?足壓不正常不只傷膝蓋!葡萄糖胺怎麼補才有效?
走沒幾步腳痠腳痛?足壓不正常不只傷膝蓋!葡萄糖胺怎麼補才有效?
人體在地面活動時所產生的反作用力,會經由腳步向上傳遞,這就是足壓的由來。當反作用力過大或足壓不正常,反作用力可能穿透足部向上影響到膝蓋、臗關節、脊椎、腰椎、胸椎。大腿骨與小腿骨之間存在著軟骨與潤滑用的液體,部份成份,就是身體會自行製造的葡萄糖胺,含有GAG的外用凝膠來說,省去將葡萄糖胺轉化為葡萄糖胺聚合醣,並結合植物性精油,薄荷鎮定涼緩,或是用辣椒素溫熱放鬆感受的確可以直接塗抹需要緩解的位置
太常運動傷關節?治療師揭關節保健迷思!擦外用凝膠怎麼選?
太常運動傷關節?治療師揭關節保健迷思!擦外用凝膠怎麼選?
活動量少與不運動族群的關節退化及磨損速度更快。另外,運動量不足及久坐容易造成肥胖,而肥胖也是促使關節退化、磨損的強烈危險因子,勿讓關節不適變成運動阻礙,適時介入輔助方式,比如尋求專業教練訓練,或是搭配具有輔助緩解症狀的外用凝膠等等。注意外用凝膠是否含有「GAG」成份,這是一種葡萄糖胺聚合物的型式,有保養、鎮定的作用。如果要挑選擦的葡萄糖胺,建議考量是否含有可幫助舒緩發炎的精油,以及是否有相關研究佐證,如萃取來源會影響效果。
運動也有「黃金減重時段」?  研究:早上7-9點運動BMI最低
運動也有「黃金減重時段」? 研究:早上7-9點運動BMI最低
體重過重及肥胖症是影響身體代謝及健康的重大因素,根據世界肥胖聯合會《2022世界肥胖圖譜》預測,2030年時全球肥胖症人口將突破10億人。運動量不足是增加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究竟在什麼時間運動鍛鍊最有可能幫助減重與體重控制,尚未有一致的科學數據。
「降血壓」最有效運動不是有氧、重訓!  醫親揭好處:在家就能做且不用任何器材
「降血壓」最有效運動不是有氧、重訓! 醫親揭好處:在家就能做且不用任何器材
「高血壓」素有沉默殺手稱號,根據衛福部資料,國人因高血壓導致心血管疾病(如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及高血壓性疾病等)死亡,分別為十大死因的第2位、第4位及第6位。且高血壓並非長者專利,不少年輕族群因不健康的生活型態,高血壓的患病人口亦有逐年增加。
心情不好就該「做瑜珈」?  研究證實:每週2次熱瑜珈課程  憂鬱情緒可降低50%
心情不好就該「做瑜珈」? 研究證實:每週2次熱瑜珈課程 憂鬱情緒可降低50%
不少研究證實,運動對於改善心理健康、甚至輔助心理治療方面都有幫助。不過,相較靜態的運動模式,對於促進心理健康是否仍具效果?《Th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刊載研究指稱,每週做一次「熱瑜珈」(Heat Yoga),對於減緩憂鬱症症狀而言可能具有幫助。
跑步運動傷關節是真的嗎?  哈佛博士曝真相:「完全不動」對膝蓋傷害才最大
跑步運動傷關節是真的嗎? 哈佛博士曝真相:「完全不動」對膝蓋傷害才最大
運動是否會傷害膝蓋,是民眾常見的迷思之一。事實上完全不運動或沒有運動習慣者,膝蓋更可能因此受損、甚至提早老化?哈佛大學醫學院物理醫學博士兼復健專家Dayna Yorks表示,定期運動造成實際的膝蓋損傷,或導致膝關節的機率極低;相反地,運動對於關節具有潛在的保護作用。
登山成解封後「最夯運動」?   新手登山客必知「3大高山症」:延誤就醫恐24小時內奪命
登山成解封後「最夯運動」? 新手登山客必知「3大高山症」:延誤就醫恐24小時內奪命
隨著疫情逐漸解封,運動人口也逐漸增加,尤其是登山運動已成為熱門選擇。然而,登山過程中伴隨海拔漸升,環境條件也隨之改變,包括低氣壓、低溫、低濕度、高紫外線等。尤其低氣壓可能導致空氣中氧氣含量減少,造成高山症狀。

潮流嚴選

減肥後身體會「自動胖回來」?   醫解答:瘦身期間沒做到「3件事」  復胖機率恐將增加
減肥後身體會「自動胖回來」? 醫解答:瘦身期間沒做到「3件事」 復胖機率恐將增加
不少人與體重數字「長期抗戰」,好不容易減重成功,卻又再度陷入復胖、減肥之間的輪迴之中。嘉義基督教醫院家醫科安欣瑜醫師於社群貼文指出,順利瘦身後是否會發生復胖,幾乎是所有減重者的共同疑惑。
瓶瓶罐罐都試過!  痘痘為何還是消不了?  營養師揭收服頑固痘「必吃5大飲食」
瓶瓶罐罐都試過! 痘痘為何還是消不了? 營養師揭收服頑固痘「必吃5大飲食」
用了很多護膚產品卻沒辦法擺脫腦人的痘痘嗎?除了從外用的痘痘藥膏或保養品外,也可以試試從飲食下手,從身體由內而外保養!如果你是容易長痘痘的體質、或是常常吃辛香辣或油炸物,一定要對皮膚有益的營養素有所了解。奉上對皮膚有益處的營養素與飲食,愛美的女性或民眾不妨多加攝取。
「刷酸」為何越刷臉越爛?  醫示警:亂用酸類產品恐「爆痘、粉刺、易曬傷」!
「刷酸」為何越刷臉越爛? 醫示警:亂用酸類產品恐「爆痘、粉刺、易曬傷」!
使用「酸類」保養品進行居家煥膚可說是時下保養風潮,雖有不少產品標榜減緩痘痘、粉刺、皮膚暗沉、老化等問題,但酸類具有刺激性,網路上也頻傳刷酸導致脫皮、泛紅等等「災情」。
減肥困難不一定是「意志力薄弱」!  權威期刊證實:「大腦受損」 恐讓肥胖者管不住嘴
減肥困難不一定是「意志力薄弱」! 權威期刊證實:「大腦受損」 恐讓肥胖者管不住嘴
造成減肥頻頻失敗的根本原因,其實不是「控制不了嘴巴」,而是大腦受損導致口腹之慾無法被滿足?權威科學期刊《Nature》近期刊載的研究稱,大腦中2處的連結變弱或中斷,與受試者體重指數(BMI)增加有顯著的關聯性。
別再迷信偏方! 男性「狂落髮」還有得救嗎? 研究:每週喝6杯「這飲料」恐傷害毛囊
別再迷信偏方! 男性「狂落髮」還有得救嗎? 研究:每週喝6杯「這飲料」恐傷害毛囊
為了顧及男子氣概與鞏固「顏值」,不少男性誤信生髮偏方,抹生薑、抹粗鹽甚或用沙拉油洗髮者時有所聞。事實上目前已有不少針對男性生髮的治療措施,可以視男性落髮的嚴重程度,採取最適合的診治方法。
愛講「諧音哽」竟可促進人際關係?  專家:冷笑話助心靈成長、對尷尬免疫
愛講「諧音哽」竟可促進人際關係? 專家:冷笑話助心靈成長、對尷尬免疫
別再將喜歡說冷笑話、諧音笑話的親友視為「氣氛破壞者」!事實上冷笑話的魅力少有人能抗拒,甚至能使聆聽笑話者成為「更好的人」?專家指出,「老爹笑話」(Dad Jokes)有助於提升孩童的人際互動能力、並在潛意識中教導孩童如何應對尷尬。
愛買非必需品竟是種「心理疾病」?  出現6徵兆恐為「強迫購物症」警訊
愛買非必需品竟是種「心理疾病」? 出現6徵兆恐為「強迫購物症」警訊
今年10月13日恰逢「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源於西方宗教信仰,後來作為一年一度的商品促銷日,近年不少電商、賣場也紛紛響應此活動。諸如光棍購物節、黑五購物節等以「購物」為主題的節日,若總是忍不住想爆買,當心可能是「強迫購物症」的徵兆!
憂鬱症是成人自殺主因  與癌症、心臟病糖尿病都有關?  問卷破10分快就醫
憂鬱症是成人自殺主因 與癌症、心臟病糖尿病都有關? 問卷破10分快就醫
近年隨著名人輕生憾事頻傳,引發國人關注憂鬱症議題。憂鬱症是最常見的情緒疾病,對於身心的影響卻不可忽視,當代文獻指出,憂鬱症的盛行率遠比一般人想像更多,成人的生命週期中面臨12個月重度憂鬱症的風險接近6%;個人終身發生憂鬱症的風險更高達15-18%。
將病友拉出「旋轉門」困境!醫揭「思覺失調症」長效針劑4大效益
將病友拉出「旋轉門」困境!醫揭「思覺失調症」長效針劑4大效益
「思覺失調症」是一種會影響邏輯與思考能力的常見精神疾病,國內思覺失調症病友約15萬人。若未按照醫囑固定服藥回診,容易在急性發作入院後,又未良好控制導致出院後再度入院的「旋轉門」現象。
加班不僅效率差還會讓人「變笨」?  研究證實:記憶力、執行力比不加班者更差
加班不僅效率差還會讓人「變笨」? 研究證實:記憶力、執行力比不加班者更差
常聽到加班會導致「爆肝」的說法,但實際上加班、輪班或夜班等影響晝夜節律的工作方式,比起爆肝恐怕更加「燒腦」!近期刊載於《PLOS ONE》的研究指出,上晚班、大夜班者或需要輪班的勞工,比起上日班者更可能出現「認知障礙」風險。
啤酒肚消失下面看得見?!  醫:減重搭配複合式治療  隱藏性陰莖可重見天日
啤酒肚消失下面看得見?! 醫:減重搭配複合式治療 隱藏性陰莖可重見天日
知名Youtuber日前在Podcast分享網友的留言,有網友提到自己的前任體重破百,陰莖勃起只有6公分,到冬天更是呈現「看不見」,發育期過胖是否導致生殖器發育不良也引發熱列討論。外科醫師指出,確實許多人因肥胖而造成陰莖短小來到門診求醫,醫學上稱為「隱藏式陰莖」。
25歲前單身越久好處越多?  研究證實:離婚後生活滿意度、薪資普遍較高
25歲前單身越久好處越多? 研究證實:離婚後生活滿意度、薪資普遍較高
青年時期的單身經歷,將會影響日後的生活滿意度與收入多寡?發表於《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的研究表明,個人於年輕時期的單身狀態,或許能幫助未來與伴侶關係破裂後,所需要面對的挑戰與瓶頸。研究作者亦對此表示,該文獻為少有探討單身好處的研究之一。
26歲排尿就出現問題?   醫揭「慢性攝護腺炎」3大危害:太晚治療恐勃起功能障礙
26歲排尿就出現問題? 醫揭「慢性攝護腺炎」3大危害:太晚治療恐勃起功能障礙
年輕男性若遭遇排尿不順、會陰部疼痛;甚至有勃起功能障礙導致性事不順,要注意可能是攝護腺已經出現「發炎」狀況!奇美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謝昆霖醫師指出,先前收治一名26歲男性,表示3年間會陰部經常莫名脹痛、伴隨睪丸抽痛,排尿也總是無法排乾淨。
別只會叫女友喝溫開水! 營養師:經期前、中、後這樣吃  幫助經痛不適感退散
別只會叫女友喝溫開水! 營養師:經期前、中、後這樣吃 幫助經痛不適感退散
不少女性每個月深受「經痛」問題所困擾,甚至因此變得虛弱、無法專注於工作、家庭或個人活動上。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指出,經期前、中、後採取不同的飲食方式,不僅有助於減緩經痛不適,也有望改善水腫、代謝變差等惱人的問題。
沒吃對恐提早當爸媽!  事前、事後避孕藥如何服用?  醫揭「關鍵4大差異」
沒吃對恐提早當爸媽! 事前、事後避孕藥如何服用? 醫揭「關鍵4大差異」
避孕行為除了男性配戴保險套外,服用避孕藥可謂同等重要。不少有避孕需求的女性,都會選擇服用避孕藥,但避孕藥應該怎麼吃、何時吃,才能得到最大效果?一直是不少年輕男女亟欲釐清的問題。
醫院、建案指定抗菌板材  第三方實驗室台美檢驗認證抗菌率大於99.99%
醫院、建案指定抗菌板材 第三方實驗室台美檢驗認證抗菌率大於99.99%
自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爆發後,民眾更加注重環境的清潔衛生及個人消毒習慣,根據調查,高達94%的民眾會使用抗菌清潔用品或空氣清淨產品,個人清潔用品的普及率或使用頻率也都產生顯著的提升,而市面上的抗菌、抗病毒等相關產品更是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在各大通路,擴及到了家電、紡織、板材等產業。
強強聯手!  阿瘦實業攜手盤古銀髮  共同打造「高齡長照精準整合服務平台」
強強聯手! 阿瘦實業攜手盤古銀髮 共同打造「高齡長照精準整合服務平台」
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政府推動長照2.0已屆滿六年,全台目前約有1,800家居服單位及1,000家日間照顧中心,提供近44萬人社區式長照服務,服務量能占總需求量45%。面對逐漸擴大的高齡服務需求,不僅是企業新的發展機會,同時解決社會問題。
艾伯維藥品志工日關懷弱勢!  逾三分之一員工參與  「尬聊」意外獲長輩暖心回應
艾伯維藥品志工日關懷弱勢! 逾三分之一員工參與 「尬聊」意外獲長輩暖心回應
台灣艾伯維藥品與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等家寶寶社會福利協會和華山基金會合作,今年舉辦北中南四場志工日活動,以響應艾伯維第八度的全球志工週(Week of Possibilities)。
新生兒外接轉診守護母嬰健康 國泰獲醫策會國家醫療品質獎
新生兒外接轉診守護母嬰健康 國泰獲醫策會國家醫療品質獎
疫情期間一名於鄰近診所出生的早產兒,出生後發生低溫、低血糖、呼吸費力、血色素低下(僅2.9 g/dL,正常為14 g/dL以上)等問題,為縮短搶救時間,外接團隊事前先請診所完成病人COVID-19 PCR,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沈仲敏主任指出,病人到院後診斷為「胎兒母體輸血症」,即病人9成以上血液(209.5 mL)倒輸回流母體,為嚴重貧血(80-150mL以上屬嚴重),發生率約萬分之三,若未及時搶救,延遲輸血治療,嚴重可能出現低血容性休克、多重器官衰竭的情形,死亡率高達6成以上,即使存活也多留下後遺症。
解決醫療大數據痛點!  AZ鏈結TriNetX全球電子病歷系統  支持臺灣接軌國際臨床試驗
解決醫療大數據痛點! AZ鏈結TriNetX全球電子病歷系統 支持臺灣接軌國際臨床試驗
進入資訊化與AI時代,如何將醫療資訊整合雲端技術與資訊庫,達到快速有效的數據分析,進而提出新的醫療研究構想,將是下一代智慧醫療的發展關鍵。目前臺灣許多雲端醫療資料庫,採取非結構化的方式保存,然而,龐大數據難以被有效的擷取分析,尚未能發揮醫療應用、學術研究、預測與診斷輔助等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