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健康 COOL HEALTH - 首頁

熱門影片

HOT VIDEOS

x

最新文章

NEW ARTICLES

台灣每10人有3人睡不好! 營養師教「不吃藥助眠法」,5招打造好眠體質
台灣每10人就有3人睡不好,營養師卓郁馨提醒,睡眠品質不佳恐增加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病與神經退化風險。與其仰賴安眠藥,應從5招自然助眠:建立規律作息、減少3C藍光、補充助眠食物、適度運動、打造良好睡眠環境。研究指出,優質床墊有助延長深層睡眠,恢復自律神經穩定。養成健康睡眠習慣,是遠離疾病、提升生活品質的最佳投資。
不只飲食可以幫助防癌? 營養師:運動+免疫細胞凍存,建立多層次健康防線
免疫力是健康的第一道防線,均衡飲食可維持細胞活力,降低慢性發炎與癌症風險。營養師李芷寧建議,適量攝取抗氧化食物、優質蛋白質與健康脂肪,並避免高糖、高鹽加工食品,以確保免疫穩定。此外,免疫力隨年齡下降,科學家發現免疫細胞凍存能在免疫巔峰時儲備健康細胞,為未來提供更強的抗病力。透過飲食、運動與免疫科技三管齊下,可建立完整健康儲備,降低疾病風險,為未來健康打下堅實基礎。
腎臟病友慎防感染1病毒! 醫:擦藥也沒用,痛感如「電擊火燒」恐持續好幾年
台灣洗腎率居全球之冠,腎臟病患者因免疫力較低,更易感染帶狀疱疹(皮蛇),發病風險較一般人高1.4倍,若合併慢性病或曾接受腎移植,風險更顯著提升。台灣腎臟醫學會秘書長許永和醫師表示,帶狀疱疹不僅造成劇烈疼痛,還可能引發長期神經痛,甚至影響腎功能與心血管健康。建議腎友應積極預防,接種帶狀疱疹疫苗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減少併發症與住院機率,特別是50歲以上或合併慢性病者,應與醫師討論適合的預防策略,以維持整體健康。
台灣人安眠藥使用率「亞洲第一」! 健管師:做到4件事,不吃藥也能一夜好眠
每年 3 月的「世界睡眠日」(World Sleep Day) 旨在提升全球對睡眠健康的關注。根據統計,台灣是亞洲使用安眠藥比例最高的國家,顯示出許多國人正面臨睡眠困擾。長期的睡眠品質問題,可能影響免疫力、記憶力與整體健康。健康管理師張恆恩建議,應從生活習慣、環境調整與床墊選擇多管齊下來提升睡眠品質,改善長期失眠的困擾。
比肥胖、熬夜更折壽! 牛津研究:「抽菸」與21種疾病有關,恐增6成死亡風險
牛津大學針對49萬人研究發現,環境因素對壽命影響遠超基因,其中吸菸增加60%死亡風險,與21種疾病有關,比失業、熬夜更折壽。研究列出十大減壽因素,包括吸菸、睡眠不足、失業、居住環境等,並指出改善兒童生活環境有助降低成年疾病風險。研究主持人Cornelia M. van Duijn博士強調,透過調整生活方式可顯著延長壽命。此研究顛覆疾病成因認知,突顯環境因素在健康管理中的重要性。
現代人普遍缺鐵? 健管師提醒:身體無法合成,只能透過「2種途徑」攝取
台灣每10人就有3人睡不好,營養師卓郁馨提醒,睡眠品質不佳恐增加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病與神經退化風險。與其仰賴安眠藥,應從5招自然助眠:建立規律作息、減少3C藍光、補充助眠食物、適度運動、打造良好睡眠環境。研究指出,優質床墊有助延長深層睡眠,恢復自律神經穩定。養成健康睡眠習慣,是遠離疾病、提升生活品質的最佳投資。
吃素容易營養不均?需要補充保健品嗎?營養師建議:先把握4大原則
茹素雖健康環保,但缺乏動物性食物可能導致營養不均衡。營養師建議茹素者應確保食材多樣化,攝取優質蛋白(豆類、乳製品)、健康油脂(堅果、亞麻籽),並適量補充營養素,如維生素B12、鐵、鈣、Omega-3與維生素D。缺乏這些營養素可能導致疲勞、貧血、免疫力下降、骨質疏鬆等問題,建議透過深色蔬菜、強化食品、海藻類、曬太陽補充,必要時可諮詢專業醫療人員適當補充保健品,以確保飲食均衡與健康維持。
極端溫差埋下猝死禍因! 遇6徵兆再不就醫,恐錯失黃金治療期
春季極端溫差易引發心血管疾病與猝死。國泰綜合醫院郭志東醫師指出,冷暖氣團交替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恐導致心肌梗塞或腦梗塞。一名37歲男子因劇烈溫差突發心梗,從胸悶惡化至昏厥,經電擊急救才獲救。心血管病不只影響長者,年輕人若有病史亦具高風險。胸悶、喘、冒冷汗、雙腳水腫等徵兆應速就醫。避免擅自停藥,掌握溫差變化,遵醫囑是預防關鍵。
夏天前想甩肉必看! 168斷食並非最佳方法? 營養師揭真相:恐越減越肥
想在夏天前甩肉?極端減重恐適得其反! 營養師簡鈺樺指出,快速減重可能導致掉髮、月經失調等健康問題,建議每週減重0.5公斤最為安全。此外,飲食控制比單靠運動更有效,上班族應注意均衡攝取蛋白質與蔬菜,避免只吃單一主食。168斷食法適合晚吃早餐者,但關鍵仍在於飲食內容,亂試減重法可能導致「越減越肥」。專家提醒,應選擇能長期執行的方法,搭配每週150分鐘運動,讓健康成為日常習慣,達到理想體態。
亂擦藥膏恐重金屬中毒!兒童異位性皮膚炎檢驗過敏原有用嗎?醫揭2關鍵避免過敏三兄弟齊發
兒童異位性皮膚炎比例上升,早期治療可降低氣喘與過敏性鼻炎風險。奇美醫院醫學美容中心副主任鄭百珊醫師提醒,異位性皮膚炎應接受正規治療,勿亂用偏方藥膏,以免重金屬中毒或病情惡化。目前治療選擇包含類固醇藥膏、免疫調節藥物、生物製劑及照光治療,應依病情個別調整。家長應注重日常保濕與環境清潔,減少塵螨等過敏原。過敏原檢測意義有限,八成患者病情非由飲食引起,應在醫師指導下選擇適當檢測與治療方式,以穩定控制病情並改善生活品質。
16蹲跳得好就靠「它」! My Swiss Life獲2024國家生技大獎
My Swiss Life 代理瑞士市佔率第一的葡萄糖胺產品「百通關」及「希薇詩」,以瑞士高品質製造並通過多項專家鑑定。百通關獲得多項獎項與認證,特別適合高強度運動及日常保養。希薇詩問題肌保養品經臨床試驗證實有效。My Swiss Life 將於7/25-28參加2024 Bio-Asia Taiwan 生技大展,更多資訊請參閱官網。
連結全球20國站點!AZ加速台灣醫療新創:應對病患旅程斷點、優化疾病照護
AstraZeneca阿斯特捷利康(AZ)打造的「A.Catalyst Network國際生醫創新鏈結網路計畫」結合新創與永續,成為2023年遠見「企業永續公民獎」唯一獲獎的外商藥廠。A.Catalyst Network集結了全球20多個實體與虛擬的醫療創新中心站點,透過AZ充實深厚的研發能量,以及對全球醫藥市場的深刻洞察,成功協助包括台灣在內全球各地區在地醫療產業,找出更多新創可能與解決方案,幫助世界邁向聯合國制定的永續發展目標。
上班又顧家心好累! 「地方媽媽」更容易肩頸痠痛? 芳療師教4動作緩解
現代女性事業、家庭兩頭燒,可說是一刻都不得閒。不少人會選擇在空閒時藉由芳療或按摩放鬆緊繃的肌肉,重整步調再重返崗位。芳療師Lolly表示,確實有不少女性前來接受芳療,大多數肌肉都呈現相當緊繃的狀態,在承受家庭與職場的雙重壓力下,肩頸部位往往僵硬地「像石頭一樣」。
PRP增生治療都一樣?研究:關鍵在生長因子活化程度
自體生長因子幫助軟組織傷口癒合。近幾年來廣受演藝圈明星、NBA球星等各界名人使用,詢問度也日益增加。但坊間也偶傳出,因所萃取的PRP沒有做好防菌管理,使得患者注射後感染,引發為感染性關節炎的治療失敗案例,需要注射抗生素治療一個月才能復原。PRP增生治療的效果,關鍵在生長因子活化程度。目前已發展成功I CARE PRP+ 高濃度自體修護生長因子,將生長因子濃度提升至一般PRP產品的80~100倍,可更有效增強治療效果。
走沒幾步腳痠腳痛?足壓不正常不只傷膝蓋!葡萄糖胺怎麼補才有效?
人體在地面活動時所產生的反作用力,會經由腳步向上傳遞,這就是足壓的由來。當反作用力過大或足壓不正常,反作用力可能穿透足部向上影響到膝蓋、臗關節、脊椎、腰椎、胸椎。大腿骨與小腿骨之間存在著軟骨與潤滑用的液體,部份成份,就是身體會自行製造的葡萄糖胺,含有GAG的外用凝膠來說,省去將葡萄糖胺轉化為葡萄糖胺聚合醣,並結合植物性精油,薄荷鎮定涼緩,或是用辣椒素溫熱放鬆感受的確可以直接塗抹需要緩解的位置
以為只是小翻船! 他腳踝痛3個月竟「三級扭傷」,醫搖頭:1部位斷裂且癒合不良
一名體育老師因打球扭傷腳踝,疼痛持續3個月未改善,最終確診為前距腓韌帶斷裂且癒合不良。臺北市立萬芳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陳建樺醫師表示,腳踝扭傷分三級,三級扭傷為韌帶完全斷裂,可能影響關節穩定度,部分病患需接受手術治療。該患者透過微創韌帶修復手術,3個月內成功重返球場。陳建樺醫師提醒,運動時應穿合適的鞋並做好暖身,扭傷後避免推拿或過早運動,以免傷勢惡化,影響長期腳踝功能。
肌肉還沒長臉先爛一片! 喝高蛋白爆痘怎麼辦? 中醫師揭3招化解危「肌」
乳清蛋白可能刺激胰島素與雄性激素分泌,導致皮脂分泌增加,引發痘痘,特別是搭配高糖食物時更易加劇發炎。艾莉絲中醫師表示,避免過度清潔、選擇清爽型防曬、補充維生素C有助改善肌膚狀況。此外,透過按摩「太衝穴」、「內庭穴」、「魚際穴」與「太溪穴」,可幫助調理肝火、清胃熱、降肺火、補腎陰,改善特定部位痘痘問題。若飲用乳清蛋白後爆痘,建議改以雞胸肉、蛋白或植物性蛋白粉替代,並從飲食、保養、按摩三方面調理肌膚狀態。
逾過半上班族「運動量」不及格! 久坐不動是關鍵原因? 醫揭5大不良後果
逾半數上班族運動量不足,久坐成為慢性病隱患之一。國健署調查顯示,46.1%成人未達WHO建議運動量,主因包括工作壓力、疲勞與時間不足。國泰綜合醫院社區醫學部主任莊海華醫師警告,長期缺乏運動恐導致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骨骼退化及心理問題。建議透過定時活動提醒、步行通勤、站立辦公、規劃運動時間等方式增加身體活動。落實日常運動習慣,有助於降低健康風險並提升生活品質。
跑完台北馬拉松必看! 多吃「1營養」幫助運動後恢復,冬季也能調節代謝
台北馬拉松結束後,運動後的恢復尤為關鍵,私域圈健康管理師張恆恩建議補充含薑黃素與胡椒鹼的產品,助於緩解肌肉酸痛與發炎反應,促進代謝及腸道健康。薑黃具有抗氧化特性,減少氧化壓力,保護細胞並縮短恢復時間,是跑者的天然良伴。建議搭配規律運動、充足睡眠與均衡飲食,並選用台灣本土薑黃商品,提升吸收率與健康效果。
寒流晨跑超傷心血管? 國健署示警跑者:2時段出門最危險
寒流清晨運動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衛福部國健署吳昭軍署長提醒跑者,冬季運動應避免「清晨」和「傍晚」這兩個溫度最低的時段。國健署建議遵守「身體保暖、充足熱身、補充水分、調整時間」4大原則,並呼籲三高族群、心血管疾病患者提高警覺,運動時結伴同行以相互關照。此外,從寒冷戶外進入室內後應逐步回暖,避免因溫差過大引發血管擴張及相關健康風險。

潮流嚴選

Wegovy週纖達登台!每週一針有望降15%體重,醫提醒:慎防瘦老「臭氧臉」
新型減重針Wegovy已於台灣上市,每週注射一次,臨床研究顯示可減重15%以上,並有助於降低心血管風險與改善代謝疾病。然而,快速減重恐導致「臭氧臉」(Ozempic Face),即臉部脂肪流失、皮膚鬆弛與老化。粹究美學診所吳婉華醫師建議三大對策預防:控制減重速度、增強膠原蛋白與醫美填充。吳婉華醫師提醒,Wegovy非萬靈丹,使用前應諮詢專業醫師,並搭配健康飲食與運動,才能兼顧瘦身與年輕化。
熊貓針熱潮燒到東南亞! 搶攻醫美熱潮,MIT醫美品牌展現競爭力
台灣醫美品牌積極拓展東南亞市場,繼進軍新加坡後,今年正式登陸馬來西亞,推廣膠原蛋白針劑「熊貓針」。該產品以高相容性與改善淚溝、黑眼圈的效果,成為當地醫美焦點。為深化市場認同,生技公司攜手醫美專家楊仕安醫師,培訓當地種子講師團隊,強化產品應用與專業技術支持。隨著東南亞醫美需求成長,双美生技計畫進一步拓展泰國、越南等市場,展現MIT醫美品牌的國際競爭力,提升台灣生技在全球的影響力。
25歲後膠原蛋白就會流失? 專家:只補維生素C不夠,還要多做這3件事
隨著年齡增長,膠原蛋白流失影響肌膚、關節與身體機能,成為健康管理的重要課題。健康管理師張恆恩指出,維持膠原蛋白需從日常飲食與生活習慣入手,建議攝取富含膠原蛋白與維生素C的食物,如魚類、禽類與柑橘類水果,同時避免過量糖分、紫外線曝曬與熬夜。此外,充足水分攝取與規律運動亦有助維持體內平衡。她強調,健康管理應著眼整體生活調整,而非依賴單一營養素,透過均衡飲食與良好習慣,才能維持理想健康狀態。
上胸無肉救星! 醫:「2.0水滴隆乳」術後免按摩、不位移,助女性擺脫「空杯」窘境
許多台灣女性因上胸扁平而困擾,全新 2.0水滴型隆乳植體,透過上薄下厚設計打造自然微上翹的胸型。相較於傳統圓形植體容易過於飽滿,水滴型植體能更貼合個人體型,展現流暢胸線。該植體柔軟度升級,採用20微米黃金比例紋理,可有效降低莢膜攣縮風險至0.4%-0.9%,提高隆乳安全性與穩定性。根據JPRAS研究,其血清腫發生率為0%,五年內無併發症高達92%。
台灣破千萬人有肥胖問題!  專家警告:再不積極減重,恐提高200種疾病風險
台灣逾千萬名成人受肥胖困擾,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林文元警告,肥胖恐增200種疾病風險,長期更會縮短壽命。減重5%可降低三高、脂肪肝風險,減重10-15%則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與糖尿病。兒童肥胖亦影響發育與心理健康,兒科醫學會林裕誠提醒,學齡前是培養飲食習慣的關鍵期,家長應減少孩子糖分攝取。世界肥胖日強調肥胖為慢性病,需正確認識與積極治療,以減少心血管與代謝疾病風險。
春天一到心情更「Emo」?  醫:注意這3大徵兆,恐是「季節性憂鬱症」警訊
冬春交替時期,氣候變化可能導致情緒波動,部分人甚至出現「季節性憂鬱症」。振芝心身醫學診所吳泓熹醫師指出,此症與日照時間減少、血清素濃度下降及褪黑激素增加有關,患者每年特定季節反覆發作,常見症狀包括情緒低落、疲倦、易怒、失眠等。治療方式包括光照治療、維生素D補充及心理諮商等,並建議患者多接觸陽光、參與社交活動、維持規律作息,家人則應給予關懷與支持,幫助患者改善情緒,遠離憂鬱困擾。
作家瓊瑤驚傳離世! 心理師籲:親友出現「6大異常行為」,需注意是輕生警訊
知名作家瓊瑤於12月4日辭世,消息震驚社會並引發對於心理健康的關注。心理師林萃芬指出,若親友出現生活習慣紊亂、濫用酒精藥物、社交退縮、過度失望等異常行為,甚至表現出對未來的無望感或分送珍愛物品等行為,可能隱藏輕生風險。特別是當他們反覆說出「活著好累」、「做人真難」等語句時,應高度警惕,並在日常生活中提供關懷與陪伴。
不必花大錢上課也能「心靈成長」? 醫教1招最有用:代謝、內分泌都變好了
台灣影音頻道《眾量級CROWD》宣布暫停更新,主理人「家寧」近日開設新頻道,但影片中談話內容與過去差異甚大,引起網友熱議,猜測這可能與「心靈成長課程」有關。對此,醫師姜冠宇建議,不必花大錢參加課程才能心靈成長,運動就是最好的選擇,有助於減壓、改善代謝、調節內分泌,並提升心情。他提醒,如參與課程或團體中感到不適應,應該果斷離開,並可利用心理諮商資源尋求幫助。
心情差要避免吃「三高食物」! 營養師揭真相:情緒波動更大,還會有變胖風險
當心情低落時,許多人會依賴高糖、高油、高鹽的「三高食物」抒壓,但這樣做可能讓情緒波動更大,甚至增加肥胖風險。甜食雖能短暫提升快樂感,但血糖下降後會讓情緒更加低落。張語希營養師建議避免三高食物,改吃富含營養的水果,如香蕉、藍莓等,或喝無糖果汁和草本茶,有助於抒緩壓力並提升情緒。
心情差到食不下嚥? 營養師揭3大「忘憂營養素」,這甜食讓焦慮秒退散
當心情差到食不下嚥時,營養師建議可以透過少量多餐、選擇鮮豔且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來減少胃腸負擔、提高食慾。另有3大「忘憂營養素」能幫助改善情緒:維生素B群有助於提升血清素和多巴胺,Omega-3脂肪酸改善大腦功能,鎂則能放鬆肌肉、減少焦慮。黑巧克力中也含有鎂,適量食用有助於緩解壓力。保持均衡飲食並適當補充這些營養素,有助於重新找回好心情。
家寧「眾量級聲明」是提油救火? 心理師:切割式回覆誠意不足,恐使風波持續擴大
知名影音頻道《眾量級CROWD》的創辦人Andy老師與前女友家寧間的財務糾紛引發廣泛討論,而家寧發出的聲明更成為眾矢之的。專業諮商心理師林萃芬指出,家寧的「切割式道歉」缺乏誠意,反而有提油救火之嫌,使風波可能持續擴大。建議真正有效的道歉應該遵循「四個R」原則:清楚認知錯誤、承擔全部責任、真誠表達悔意,並提出具體彌補措施。
緩解生產前後的身體不適! 健管師:新手媽咪常做瑜珈,至少能獲得3種好處
現代媽媽面臨的壓力不僅來自於懷孕期間以及之後的育兒過程,還包括工作、家庭與自身健康的多重挑戰。隨著「大健康」理念的興起,如何平衡身心、提升家庭氛圍成為許多媽媽關注的議題。知名母嬰品牌 PeNi 培婗與專業瑜珈機構葆體瑜珈攜手合作,推出「準媽媽瑜珈體驗計畫」,希望透過瑜珈課程,幫助媽媽們釋放壓力,提升心理韌性,創造更和諧的親子關係。
胚胎品質只有「C」懷孕無望?她做8次試管靠這招圓育兒夢!醫:數值低不代表不能懷孕
經歷8次試管療程仍未成功,黃小姐最終透過胚胎切片(PGT-A)與個人化治療,即使胚胎品質為C級,仍成功懷孕。黃建榮醫師指出,胚胎品質影響懷孕機率,但數值較低不代表無望,子宮環境與個別治療策略同樣關鍵。對於荷爾蒙異常或多囊性卵巢患者,「二段式試管嬰兒」能提高著床率,先冷凍胚胎再擇優時機植入。PGT-A基因篩檢則有助高齡、反覆流產及多次試管失敗者,提高試管嬰兒成功率,建議患者與醫師充分討論最佳方案。
卵太少被退貨!她AMH剩0.07竟能「不打針」受孕?不孕症權威:精準個人化治療是關鍵
AMH值僅0.07的舒媽咪曾歷經10次試管嬰兒失敗,因卵子數少、品質不佳屢遭退貨,最終透過「自然週期試管療程」成功受孕。黃建榮婦產科院長黃建榮強調,高齡或卵巢功能低下者可選擇「微刺激試管」或「自然週期試管」,減少藥物負擔,提升卵子品質。副院長黃珽琦建議備孕女性應採地中海飲食,補充葉酸、DHEA等營養素,並戒菸酒、適量運動,結合個人化療程才能提升成功率。
情人節大餐「熱量炸彈」都在配菜? 營養師揭真相:酥皮濃湯比排餐還肥
情人節約會吃西餐,別讓熱量失控!高敏敏營養師指出,排餐熱量差異大,丁骨牛排(697 kcal)最高,而烤豬排(342 kcal)與羊肋排(273 kcal)熱量較低。真正的熱量陷阱藏在配菜,例如酥皮濃湯(450 kcal)甚至比部分排餐還高,紅酒、甜點與濃醬沙拉更是隱藏熱量炸彈。建議優先選擇清湯、油醋沙拉、低脂肉類(雞肉、蝦、龍蝦),避免高熱量醬料與油炸食物。飯後甜點可改為水果或與伴侶共享蛋糕,減少攝取負擔。美食享受不必妥協,聰明選擇才能過個浪漫又健康的情人節。
數據雲集團元永騰執行長  推動大健康產業升級:「大健康明星產品孵化器」助力品牌成長
數據雲集團執行長元永騰宣布,旗下點點雲智能行銷正式進軍大健康產業,推出「大健康明星產品孵化器」,結合新聞傳播、數據分析與通路經營,協助健康品牌快速進入市場、提升競爭力與獲利率。該孵化機制透過三大策略運作,包括媒體傳播強化品牌認可度、線上線下通路整合提升回購率,以及AI大數據行銷精準掌握消費者需求,優化行銷策略。
百年家族企業邁足高端醫療 李奧國際攜手抗癌權威推動全民無癌願景
王孝璿董事長推動李奧國際集團專注健康防癌、抗衰老及醫美保養三大領域,結合陶聲洋防癌基金會陳光耀博士、癌症腫瘤權威楊友華院長等多位醫學專家,共同推動高端醫療與預防醫學發展。李奧國際計劃進駐亞洲一級城市,建設抗衰再生醫療中心,並透過資本整合及跨國併購,打造連鎖化高端醫療服務體系,期望實現「全民無癌」的健康願景。
台灣廿年三大食安風暴,顏宗海醫師獲《教育部社會貢獻獎》:傳承「俠醫」身教典範
顏宗海醫師榮獲教育部《社會教育貢獻獎》,表彰其多年致力於食安教育,從2011年塑化劑風暴到2013年黑心油事件,他以毒物專業守護國人健康。顏醫師感念恩師林杰樑的俠醫精神,接棒成為媒體眼中的「毒物老師」,透過講座與科普文推廣食品安全知識。他強調,醫師應從醫院走向社會,倡議嚴格法規,助力建立「業者良心、政府用心、民眾安心」的健康環境。
以愛與陪伴持續關注!美藥廠攜手罕病基金會,舉辦病友志工日交流罕病職人
美商藥廠攜手罕見疾病基金會,於12月16日在新竹罕見家園舉辦病友志工日活動,邀請約百位員工與罕病病友深度交流。活動包含罕病職人分享與患者心路歷程座談,讓員工體會患者的挑戰與勇氣。默沙東台灣總裁湯偉成表示,此次活動體現企業「病患優先」理念,並藉由MSD Gives Back全球志工計劃,確立1000小時志願服務目標,推動關懷社區及病友的持續努力,未來也將深化對罕病患者的支持與資源整合。
20%國人罹2種慢性病! 國衛院攜手知名藥廠,發展「AI風險預測系統」防範未然
慢性病成為國人健康隱憂,約20%國人同時罹患兩項慢性病。國衛院攜手知名藥廠,結合AI與大數據,推動健康預測與慢病防治,包括智慧風險預測系統及全人照護模式。響應「888計畫」,計畫目標在8年內提升三高病患照護與控制率。此外,失智症防治被列為重點,因糖尿病及肥胖患者罹病風險顯著增高,雙方合作將聚焦高風險因子控管與全人照護計畫,助力減輕醫療負擔與社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