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大指示用藥這類占4款! 5大緩解便秘藥比一比
少喝水、蔬果吃得少,有便秘困擾的人越來越多,這也顯示在軟便劑消量,根據健保署整理110年指示藥品申報量排行榜,前10名中就有4款為通便用藥,藥師提醒,使用瀉藥後症狀惡化,或1周後仍未改善,應儘速就醫。
少喝水、蔬果吃得少,有便秘困擾的人越來越多,這也顯示在軟便劑消量,根據健保署整理110年指示藥品申報量排行榜,前10名中就有4款為通便用藥,藥師提醒,使用瀉藥後症狀惡化,或1周後仍未改善,應儘速就醫。
據國健署國人癌症登記報告,台灣每年確診甲狀腺癌的患者數約4500名,死亡人數很少,死亡率約0.5%,僅佔全部癌症死亡人數的0.39%。因此,甲狀腺癌又有「善良癌症」之稱。臺北癌症中心甲狀腺癌團隊召集人許重輝教授表示,臨床上85%的甲狀腺癌患者在接受醫師完整的治療後,有機會達到治癒。但仍有約15%的患者屬於容易局部復發,頸部淋巴轉移或遠處轉移,持續病症或復發風險可能發生在較高年紀、男性、發現較晚、初診時腫瘤較大,及基因相關。
隨著防疫政策鬆綁,不少民眾打滿3劑疫苗後重拾健身運動的習慣。不過,若訓練過度「操過頭」,恐將導致嚴重的運動傷害。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復健部主任蕭安芳醫師表示,診間有一60歲男子因新冠疫情,不久前才重回健身房運動,卻因為訓練過度而罹患「髂脛束症候群」,膝蓋痛到只能跛行就醫。
內痔通常無痛,但在排便時會產生鮮紅色的便血。外痔則通常會造成肛門周圍疼痛或腫脹,恐會造成血栓,便會引發「坐立難安」的強烈疼痛。女性尤其是孕婦族群,因子宮膨大、腹壓增加,造成直腸肛門壓力上升,更容易好發痔瘡,但又因為病徵位置私密,多數的女性深受其擾卻不願就醫,常會等到症狀非常嚴重出血、腫脹疼痛時才求助,反而讓它變得更為嚴重,甚至必須得挨刀除痔。
對於有性功能障礙的男性而言,壯陽藥無異是一大誘惑。然而若藥品成分不明,可能傷身又無效,甚至造成身體器官永久損傷或致死風險!為了讓民眾能「性福」又安全,衛福部食藥署邀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藥劑科潘建文藥師,一同協助民眾釐清壯陽藥的使用方法。
痛風若無及時治療,恐將釀成「洗腎」的風險?衛福部樂生療養院新陳代謝科主任林鴻安醫師表示,診間一60歲患者痛風數年,至診所接受打針、吃藥等療程皆無明顯好轉,且自覺疲倦感越來越重,就醫抽血才發現GFR(腎絲球過濾率)降到20 ml/min/1.73m2 ,竟已罹患「慢性腎衰竭」第4期。
對同類抱持「同理心」而產生利他行為,並非人類獨有,連老鼠亦然?社會性自私行為與利他行為的複雜成因,一直是科學關切的對象,國際期刊《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最新研究指出,小鼠是否做出「利他」或「自私」行為,受到對象是否為活體同類以及對象的熟悉程度影響。其關鍵在大腦中的杏仁核、前額葉的神經連結。
吃肉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原因不只是因為「膽固醇」?克利夫蘭醫學中心(Cleveland Clinic)與塔夫茲大學(Tufts University)共同發佈的研究指出 ,以往膽固醇被認為是引發心血管風險包括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ASCVD)的主要原因,但無法給出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全面性解釋,該研究指出腸道在消化肉類食物中所產生的代謝產物可能與心血管疾病有重要關聯。
三餐規律、飲食清淡卻仍罹患胃潰瘍,是喝太多「碳酸飲料」惹的禍?基隆長庚醫院肝病防治中心主任錢政弘醫師於社群貼文分享,近日有一中年男子因左上腹悶痛求診,發現最近糞便顏色較為深黑,做胃鏡檢查後發現胃裡有大大小小共5處潰瘍和糜爛,甚至有出血痕跡。
在職場上忽然聽不清楚、聽不懂同事及身邊人言語,要當心是「晚發性聽損」問題。高雄長庚醫院耳鼻喉部黃仲鋒醫師指出,台灣約有一半重度聽損與遺傳基因有關,除了學齡前即發現的兒童病患,部份是在30歲至50歲間逐漸發生的晚發性聽損。若配戴助聽器後仍有50%以上的言語理解及溝通困難,就可評估是否配戴人工電子耳。
愈常分心看手機,愈可能增加情緒失控的風險?活在資訊爆炸的當代,3C裝置上永遠有無數推播、圖文、影音、對話通知,24小時對我們的注意力狂轟濫炸。人們以為大腦擅長多工運作,於是總在不同場合中分心處理各種訊息。但是,分心其實更容易引發情緒失控如發怒,甚至會讓智商暫時退化。
隨著天氣逐漸轉涼,專家也憂心新冠肺炎、流感病毒「雙疫夾擊」,嚴重損害民眾的身體健康。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貼文呼籲,流感病毒流行季節來臨,首要之務是透過正確的飲食攝取,保護自己與家人的健康。建議飲食內容中加入以下7種營養素,以維持基本的免疫力、免受雙疫夾擊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