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逛超市先選這些「優質蛋白質」! 營養師揭必買「增肌減脂15大食材」
下班想去超市買點健康食材,卻在冰櫃前猶豫老半天、不知該怎麼挑選?平時的健身訓練要如何搭配飲食,才能盡快達到「增肌減脂」的效果?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透露,若想透過攝取優良蛋白質,幫助日常的健身效益增加,民眾不妨參考以下「超商採買清單」。
下班想去超市買點健康食材,卻在冰櫃前猶豫老半天、不知該怎麼挑選?平時的健身訓練要如何搭配飲食,才能盡快達到「增肌減脂」的效果?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透露,若想透過攝取優良蛋白質,幫助日常的健身效益增加,民眾不妨參考以下「超商採買清單」。
舉很重的時候為什麼會頭暈(或是流鼻血,或是感覺頭要爆炸了)?2012 年阿諾盃的觀眾都目睹了神奇又怵目驚心的畫面,當時的健力冠軍 Brian Shaw成功硬舉可怕的1,073磅(約487公斤)。Shaw從地上拉起裝有八個大輪胎的槓鈴時,血就開始從鼻子流出來。而其他人舉起大重量時會頭暈、臉部微血管破裂、甚至昏倒,都是出自相同原因:血壓飆升。
為什麼訓練的時候會很想吼出來?2006年本書作者在Gold Gym擔任顧問的時候,新聞上剛好有人在討論訓練時是否要吼出來。當時我跟大家說,有些人在「動作都已經做完」以後才把聲音吼出來,這樣一點必要都沒有,而且看來只是想引起別人注意而已。不過如果吼得有效率,確實會對訓練很有幫助,而且也有研究證實吼出來會讓你更有力量。
雖然疫情下降,但近期許多人再次出現「二度確診」,二度確診通常以哪些症狀較常見?通常與第一次確診是否有差異?二度確診COVID-19可能產生的症狀,取決於先前感染的嚴重程度、所涉及的病毒種類變異和人的免疫反應等因素。COVID-19的再次感染常見症狀可能包括:發燒、咳嗽、氣短或呼吸困難、疲勞、肌肉或身體酸痛、頭痛、味覺或嗅覺喪失、咽喉腫痛、鼻塞或流鼻涕、噁心或嘔吐、腹瀉。
近年國人路跑風氣興盛,不少人擔心經常跑步可能容易發生「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一般是指腳掌到腳跟的扇形結締組織,從腳跟延伸到五個腳趾。引發足底筋膜炎的原因,普遍認為與過度使用、肥胖、脂肪墊因年紀退化萎縮、足弓異常且穿著不適當鞋子有關。但若從人體結構的動作分析,核心不足也可能與足底筋膜發炎疼痛有關。
路跑風氣逐漸興盛,但不少人跑完步後卻感覺膝蓋疼痛,當心是跑步過度造成。台灣復健醫學會副理事長周適偉醫師接受《潮健康》採訪表示,除了明顯外傷如跌倒、撞傷之外,跑步後出現膝蓋疼痛,要考量是否運動量超出膝蓋負荷。另外,較少人注意到「核心肌群」不佳對運動表現的影響,也可能是膝蓋過度負荷的隱藏原因。
一蹲下去就站不起來?或是跑步、走路後膝蓋正前方出現磨擦刺痛感?當心不是膝蓋退化而是「髕骨外翻」。髕骨是人體最大的種子骨,位在股骨上的凹槽,能夠避免肌腱與股骨磨擦而斷裂,具有保護膝蓋的效果。當膝蓋的外側力量大於內側時,就可能使髕骨兩邊失去平衡,造成髕骨外翻。
現代人追求健康,很多人都會有運動健身習慣,戶外運動受限於天氣和空氣的影響,從事室內運動就可以避免因為天氣不好、空氣品質不佳而中斷運動習慣。多數人在室內運動中,都會選擇跑步機鍛鍊自己的心肺,但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奇怪,為什麼在跑步機可以跑到3公里,在戶外跑1公里就氣喘吁吁了?其實跑步機跟路跑的條件不同,能給予身體的幫助也就有所不同。
膽管癌是發生於肝臟內的癌症,雖然發生率較肝癌為低,但近年來人數呈現逐漸上升趨勢。基隆長庚醫院肝病防治中心主任錢政弘醫師於社群發文表示,膽管有如一條一條的小血管分佈在肝臟中,眾多小膽管匯集成較粗的膽管,肝臟右葉、左葉各有一條「肝內膽管」,其下緣合併為「總膽管」約7-10公分長,下端進入胰臟後再與胰管合併通向十二指腸,在十二指腸的開口則稱為「壺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