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

不只「抒發性慾」  還有益心理健康?   研究曝:適度自慰帶來「6大好處」

不只「抒發性慾」 還有益心理健康? 研究曝:適度自慰帶來「6大好處」

在民風相較對保守的台灣社會,不少人談到自慰時往往感到羞恥、甚至認為其有害身心。事實上,適度自慰不僅能抒發性慾,對調整心情、改善情緒而言更有正向作用。土耳其伊斯坦堡大學研究即指出,性快感或性高潮,會觸發大腦快感,並使其分泌多種激素,包括多巴胺、催產素、血清素、內啡肽、內源性大麻素、腎上腺素等等。

閱讀更多 »
6千人數據分析:睡眠障礙害心臟病暴增3倍!5招逆轉睡眠問題

6千人數據分析:睡眠障礙害心臟病暴增3倍!5招逆轉睡眠問題

睡眠不足、睡眠品質不佳是影響心血管疾病的因子之一,成年人如果有睡眠健康問題,可能導致免疫功能下降、心臟病風險增加,甚至會升高晚年各種慢性疾病機率以及增加早逝風險。值得注意的是,未必只有「失眠」或者「睡眠不足」才是睡眠問題。新的研究宣稱,當發生超過一個以上的睡眠問題時,心臟病風險可增加54%至141%之多。

閱讀更多 »
吃魚油讓心情變好? 哈佛打臉:無法預防憂鬱症  女性憂鬱風險反而提高

吃魚油讓心情變好? 哈佛打臉:無法預防憂鬱症 女性憂鬱風險反而提高

國人健康意識提升,服用保健食品也蔚為風潮。其中「魚油」富含Omega-3脂肪酸,為健康油脂,被證實能降低血管中的斑塊堆積。而內含「DHA」與「EPA」成分則被認為是「快樂泉源」,有助維持情緒穩定、並能減緩憂鬱症等心理症狀。不過,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宣稱,魚油等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品,對於抗憂鬱的效果恐怕不如人們想像地美好。研究顯示,攝取Omega-3並不能顯著改善憂鬱症;相反地,中年女性每天服用魚油補充劑,反而可能導致更高的憂鬱症風險。

閱讀更多 »
接種疫苗提高「心理免疫」?  焦慮感顯著降低25%

打疫苗幫助「心理免疫」? 研究:打第2劑焦慮感下降25%

新冠病毒大流行已逾2年,許多人不但面臨工作與收入損失、社會孤立,更造成醫療量能負擔、藥物濫用與種族歧視等種種問題。人與人間缺乏社交互動,更助長了由疫情帶來的「集體孤獨感」現象。先前的研究指出,於疫情期間飼養寵物、建立目標清單等舉動,能顯著降低疫情所帶來的孤獨感、並幫助降低相關心理症狀的發生。如今《美國預防醫學期刊》的研究顯示,單只「施打疫苗」一項舉動,就能提升人們的心理安全感,並使焦慮與痛苦等情緒獲得舒緩。

閱讀更多 »
美國心臟協會期刊:年輕男人太焦慮   罹患心臟病及糖尿病機率高

美國心臟協會期刊:年輕男人太焦慮 罹患心臟病及糖尿病機率高

美國心臟協會期刊發佈一份新的長期研究顯示,隨著年紀增長,年輕時較容易焦慮、擔憂的男性,在中年後罹患心臟病、中風、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將更高。該項研究指出,男性較常處於焦慮擔憂中,生理的代謝情況較容易增加心臟病機率,而且這之間的關聯比一般人想像來得更早,可能在童年或青少年時期就已發生。

閱讀更多 »
身心俱疲更要命?  研究:心臟病人服用抗憂鬱藥物  死亡率激增81%

身心俱疲更要命? 研究:心臟病人服用抗憂鬱藥物 死亡率激增81%

心臟疾病高居國人十大死因前3名近25年。心血管疾病急性發作前未必有明顯徵兆,而患者5年內死亡率卻高達50%,致死率不下於癌症。國際研究指出,心臟問題合併「心理問題」,恐怕將對健康帶來更險峻的風險。《歐洲心血管護理期刊》近期所刊載研究中指出,抗憂鬱藥物或其他精神科藥物,與心臟病患者過早死亡風險增加有關。研究指出在文獻回顧中發現,心臟病患者的焦慮症狀與不良健康結果(如症狀惡化、死亡)之間存在關聯,這項研究則進一步指出兩者之間確實會互相影響。

閱讀更多 »
遇挫折別怪自己!研究:女性「自我同情」減頸動脈心血管風險

遇挫折別怪自己!研究:女性「自我同情」減頸動脈心血管風險

新冠疫情大流行造成社會劇變,許多人的人生出現前所未見的變化,各種壓力源隨之排山倒海而至。愈來愈多人開始求助心理治療以幫助管理壓力。美國匹茲堡大學(University of Pittsburgh)的研究顯示,正念療法之中的「自我同情」(self-compassion)練習,不僅能緩解焦慮感,還能幫助減緩女性的心血管問題。練習正念療法和自我同情,是許多心理諮商師建議個案的練習方式。這些方式已被證明可有效控制焦慮、煩躁甚至輕度憂鬱。

閱讀更多 »
噪音增加阿茲海默症風險  十大癡呆風險因子快避開

噪音傷腦是真的? 丹麥研究:增阿茲海默症風險 十大「癡呆風險因子」快避開

環境因素對人體健康而言,往往藏有巨大的潛在影響,如同空氣污染已被公認與慢性病甚至癌症有關。在空污之外,歐洲將交通噪音列為影響健康的第二大風險因子。以往流行病學多將交通噪音與冠心症、肥胖、糖尿病連結,可能的生理機轉是噪音會引起一連串壓力反應,影響自律神經與內分泌系統,釋放壓力激素。夜間噪音甚至被認為會促使內皮細胞功能障礙、氧化壓力反應,導致免疫系統改變,增加體內炎症。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