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不集中

兒童也會得「長新冠」? 「十大後遺症」一次看懂! 孩子出現「6困擾」快就醫

兒童也會得「長新冠」? 「十大後遺症」一次看懂! 孩子出現「6困擾」快就醫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全球各地陸續有染疫患者出現諸多持續的身體不適症狀,目前醫界稱之為「後新冠」或「長新冠症候群」。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院長王志堯醫師表示,目前兒童患者在這方面的資料甚少,而我國至4月期間才開始有新冠病毒在社區大幅度流行。其中,約有20%屬於青少年及兒童,該族群有10-30%的機會出現長新冠症候群,影響日常生活及課業學習。因此長期照護值得國家與醫界長時間關注。

閱讀更多 »
憂鬱是自殺重要導因!  國人20%可能有「憂鬱症狀」不自知?  教授:勿再諱疾忌醫污名精神醫療

憂鬱是自殺重要導因! 國人20%可能有「憂鬱症狀」不自知? 教授:勿再諱疾忌醫污名精神醫療

艾成驚傳墜樓過世震驚各界,引起國人關注憂鬱症治療與照護議題。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臺灣大學護理學系教授吳佳儀接受《潮健康》專訪表示,憂鬱不只是最重要的自殺風險因子,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風險因子,沒有及時求醫及完整治療,不單影響正常生活能力,亦容易萌生絕望與自殺念頭。

閱讀更多 »
「腦霧」非長新冠獨有?  嚴重恐「殘疾失能」?   醫示警:「2件事」要避免

「腦霧」非長新冠獨有? 嚴重恐「殘疾失能」? 醫示警:「2件事」要避免

隨著台灣確診人數攀升,國人也陸續出現「長新冠」症狀,近期更傳出一女性病患於5月染疫後持續出現疲憊感、頭痛,嚴重影響思考及說話能力,甚至在騎車時因一時腦袋混亂而自撞卡車,差點釀成憾事,經診斷後確認為長新冠中常見的「腦霧」現象。台灣神經學學會胡朝榮理事長指出,長新冠症候群與「腦部」及「神經系統」息息相關,而腦部對於全身健康至關重要。呼籲民眾在疫情當下,更應重視腦部健康,以避免全身殘疾的後果發生。

閱讀更多 »
注意不集中又健忘!康復後「腦霧」必學6招自救

染疫腦霧怎麼辦?注意不集中又健忘 康復後必學6招自救

感染新冠病毒不只要擔心肺炎、腦炎等重大危害,「長新冠」問題更可能發生「腦霧」現象,對確診者的認知功能造成持續影響。哈佛大學醫學院神經病學副教授Tamara Fong指出 ,康復後的染疫者約有22%-32%因為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等症狀而前往醫院求診,且主訴的症狀皆相當類似。

閱讀更多 »
男性重振雄風必看! 專家曝「8大食物」提升睪固酮濃度

男性重振雄風必看! 專家曝「8大食物」提升睪固酮濃度

睪固酮對男性而言是相當重要的激素之一,主要作用為保持骨骼與肌肉強壯、製造精子、保持性慾等等。因此,若男性近日自覺無精打采、性趣缺缺,美國史帝芬奧斯丁州立大學營養學家Natalie Butler建議,睪固酮濃度較低者可於生活上攝取以下食物,可改善睪固酮濃度過低狀況:生薑、牡蠣、紅石榴、植物奶、綠色蔬菜、油性魚、植物油、洋蔥。

閱讀更多 »
劍橋研究:長新冠損害「認知功能」 逾70%患者受影響!  打滿3劑疫苗可降風險?

確診上不了班?長新冠損害「認知功能」劍橋研究:7成患者受影響

國內Omicron疫情持續延燒,每日確診數破萬的情況已然成為常態;不過去年罹患Alpha與Delta的患者,其後續出現「長新冠」(Long Covid)症狀可能需要更多關注。英國劍橋大學刊載於《Frontier in Aging Neuroscience》的研究即表明,長新冠造成的認知功能障礙,普遍使患者的記憶力與注意力下降、可能影響工作表現。

閱讀更多 »
工作加班、社交障礙讓人超焦慮?  吃9種食物舒緩情緒

工作加班、社交障礙讓人超焦慮? 吃9種食物舒緩情緒

別輕忽「長期焦慮」對身心靈造成的影響!若因工作、人際關係等因素導致長達6個月以上的焦慮情緒,可能要擔心「廣泛性焦慮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包括容易恐懼緊張、過度擔心日常問題、易怒、注意力難以集中、心跳加快、肌肉緊繃、胸悶、社交障礙等等。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