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

新冠疫苗常見4大問題看完一次秒懂

疫苗常見副作用有哪些? 保護力可以持續多久? 新冠疫苗常見「4大問題」看完一次秒懂

造成台灣5月進入第三級疫情警戒的新冠病毒是英國變種病毒株B.1.1.7,目前在全球的盛行率高,更具傳染性,其傳播速度與範圍都十分驚人,目前全球的防疫方針除了做好自我防護之外,最重要的是施打疫苗。施打疫苗的好處是,就算不能完全避免感染,但確診後的重症和死亡率也會大幅降低。

閱讀更多 »
運動減少憂鬱症狀增加神經可塑性

想哭就動吧!德國研究:運動減少憂鬱症狀、增加神經可塑性

總是覺得心情沮喪、提不起勁,對生活周遭的一切事物都沒有興趣,是憂鬱症的主要症狀之一,成年人罹患憂鬱症(或稱重鬱症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的風險比一般人所想更高。根據統計,目前全球高達2.64億人有憂鬱症困擾,是影響成人健康的普遍疾病。德國最新研究認為,適當的運動訓練,能夠減少憂鬱症狀並改善病人大腦的神經可塑性。

閱讀更多 »
攝取蛋白質不能只吃雞胸肉

免疫力要好 肌肉量不能少!攝取蛋白質不能只吃雞胸肉?

疫情來勢洶洶,雖然國內疫苗已開打,但台灣目前覆蓋率尚未達群體免疫狀態,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家庭醫學科彭邦中醫師提醒,維持自身免疫力、遵守防疫習慣是根本之道,中壯年族群更應注意維持肌肉量,多攝取優質蛋白質及提供保護力營養素。肌肉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流失。彭邦中醫師提醒,40歲後肌肉將以每十年平均流失8%的速度迅速減少,40至80歲間可能流失將近三分之一的肌肉。防疫期間,更應注意肌肉與免疫力之間的關係。

閱讀更多 »
電梯中容易確診新冠肺炎

鄰居確診自己也遭殃!竟然是電梯惹的禍?醫師:密不透風的空間最危險!

日前傳出高雄市鳳山的一棟大樓有2戶共5人確診,且此2戶人家分屬於不同樓層,彼此間也不認識,竟然有交叉感染的情況發生。經過高雄市衛生局疫調後才發現,感染途徑應該是在「電梯」當中。難道在電梯裡,鄰居彼此都沒有談話、甚至是在電梯內空無一人的情況下,還是會被傳染病毒嗎?黃軒醫師認為,不管電梯內有沒有人,只要在電梯裡不戴上口罩,就有可能會被感染!

閱讀更多 »
打完疫苗手臂秒變磁鐵跟疫苗無關

打完疫苗手臂秒變「磁鐵」無視地心引力?醫師:皮膚出油導致 跟疫苗無關

你打完疫苗了嗎?疫情指揮中心於7月17日宣布全台新冠肺炎疫苗覆蓋率已突破20%,未來估計第9、10類民眾接種完畢後,會有近917萬人可以完成疫苗施打作業。但日前卻有民眾發現施打完疫苗後,自己竟化身為「萬磁王」,將鐵製湯匙黏在接種疫苗的右手手臂上,湯匙竟然牢牢黏住不會掉下來;且不只台灣,全球各地也有打完疫苗後身體突然擁有磁力的例子。新冠疫苗讓人變成「行走的磁鐵」,究竟是疫苗本身有問題、還是心理作用所導致的錯覺?

閱讀更多 »
年輕人性趣缺缺可能是自律神經與心血管出問題

久坐懶動壓力大,年輕人性趣缺缺「不想要」怎麼辦?還可能是自律神經與心血管出問題?

明明是年輕氣盛的上班族,卻開始「性趣缺缺」不想要?可能是身體出現哪些問題?新光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黃奎祐受訪表示,年輕男性性慾低落並不少見,一般而言,與久坐、懶動、壓力大的生活型態有關。如果老是覺得「不想要」、提不起勁,要多注意規律運動、減少心理壓力以及自律神經的調節。

閱讀更多 »
善用篩檢找出b肝c肝未來可省20萬藥費

你有好心肝嗎?善用篩檢找出B肝、C肝 未來可省20萬藥費

早期肝病被稱為台灣人的「國病」,由於無明顯症狀,很多人發現肝病、肝癌時已經是晚期。肝病的發生與飲酒、感染有關,根據109年死因統計數據顯示,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死亡共有11,737人,106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有8成的肝癌會發生,是B、C型肝炎造成。要保護肝臟健康避免「爆肝」,篩檢是最好的方式。衛福部國健署從2020年9月28日起,調整成人預防保健中B、C型肝炎篩檢條件,年齡限制放寬為45至79歲終身一次。截至110年5月,已經有超過百萬人接受篩檢,相較於條件放寬前每年十幾萬人的篩檢量,服務人次提高10倍以上。

閱讀更多 »
打疫苗前後注意事項-調整飲食減少副作用-營養師提醒3種食物少碰

打疫苗前後的注意事項?調整飲食減少副作用?營養師提醒3種紅燈食物少碰

「接種前」的注意事項,第一是盡量避免空腹。在施打疫苗時需經過通勤、醫護人員的評估及觀察,可能得耗費不少時間,若怕等待期間肚子餓,可先在家中吃點東西、並適當補水250-300 ml後再出門;第二,在施打疫苗的前一晚需維持正常作息,根據近期的相關研究,身體在睡眠充足的情況下施打疫苗,能有效增加疫苗的保護力。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