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喝「蛋白粉」也能長肌肉? 專家曝增肌必吃「8大飲食」 體重過輕者更要懂
目前的健康飲食風潮大致以預防慢性病、肥胖的「減重飲食」為主;然而體重過輕者、有固定運動習慣但肌肉量不如預期者亦不在少數。許多人會嘗試飲用「蛋白粉」調製的飲品補充蛋白質、期望獲得更高的肌肉量,不過若個人患有慢性腎臟病、肝臟疾病,過多的蛋白粉或許有害上述患者的身體健康。
目前的健康飲食風潮大致以預防慢性病、肥胖的「減重飲食」為主;然而體重過輕者、有固定運動習慣但肌肉量不如預期者亦不在少數。許多人會嘗試飲用「蛋白粉」調製的飲品補充蛋白質、期望獲得更高的肌肉量,不過若個人患有慢性腎臟病、肝臟疾病,過多的蛋白粉或許有害上述患者的身體健康。
擁有健康的骨骼有多重要?此前學界已證實,強壯的骨骼結構能夠保護大腦、心臟等重要器官免受傷害,亦能儲存礦物質如鈣、磷,有助維持身體的基本運作。然而,人體的骨密度約從20-25歲左右達到高峰、此後將不斷流失,導致晚年的骨質疏鬆症、骨折等疾病風險增加,而絕經後更容易受到骨質流失的影響。
骨質疏鬆不只是缺鈣,也與缺乏維生素D密切相關?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嚴可倫醫師指出,民眾雖然知道骨質疏鬆對健康的重要,卻往往不甚理解或低估維生素D的重要性。事實上,維生素D能提升腸胃道與腎臟對於鈣的吸收,對於人體生長及骨質維護皆功不可沒。
維生素D是唯一具備「荷爾蒙」角色的維生素,不只與調控血鈣、基因表現、細胞生長等各項機能息息相關,近年研究也發現,維生素D與免疫功能甚或感染COVID-19後的重症率、住院率、死亡率有關係。
腰圍一年比一年粗?BMI默默升高?別以為只是久坐發福,當心「代謝症候群」上身,各種疾病隨之而來。據國民健康署102-105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40歲以上國人超國5成有腰圍過粗且罹患代謝症候群的情形 ,如果沒有及早治療,代謝症候群患者將比一般人多出6倍的糖尿病風險、4倍高血壓風險、3倍高血知風險,以及2倍以上的心臟病與腦中風風險。
從國人愛吃的六大類食物排名,竟可發現隱藏健康危機?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攜手國健署與農糧署舉辦「食物明星賽」,根據全台17萬人次的票選發現,六大類食物以高麗菜、白米飯、香蕉、鮮乳、豆腐、核桃奪得國人最愛吃的食物冠軍。該份調查也發現,大蒜、油條、榴槤為國人最挑食的蔬菜類、全榖雜糧及水果類。
焦慮、壓力、失眠等問題時常困擾著現代人,而心理問題不僅源於工作、人際關係,也和日常的飲食習慣有關?事實上,若在生活中適時攝取特定營養成分,可能對個人的焦慮問題產生正面作用。美國哈佛大學直屬機構《哈佛健康出版社》即點出常見的5種天然營養來源,有助緩解焦慮問題,與生活中的緊張不安感。
世界衛生組織(WHO)曾指出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主要的人口死亡原因之一,估計每年奪去近1790萬人的生命。不過,民眾仍可透過改變飲食、養成運動習慣以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威脅。《美國心臟協會》(AHA)即建議,飲食上可用「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取代生活中常見的飽和脂肪酸與反式脂肪。
隨著運動健身、營養補充風氣漸盛,補充更多的「維生素D」和多做重量訓練,哪一種更能增強男性的抗氧化能力?根據《歐洲臨床營養學期刊》所刊登的研究指出,即便是進行較簡單的彈性重量訓練,也對血液中抗氧化活性指標有明顯助益。但是,重訓期間增加維生素D補充,卻對減化氧化發炎反應沒有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