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班族10大健康困擾,「腸胃問題」穩居王座! 醫籲:4種壞習慣別再做
2024年上班族十大健康困擾中,腸胃問題穩居第一,症狀如胃酸逆流、便秘多與壓力與壞習慣有關。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育忠醫師指出,用餐過快、久坐、重口味飲食等行為應避免。其他常見困擾還包括頭痛、背痛、疲倦、耳鳴等,甚至因壓力導致自律神經失調。洪醫師建議企業從飲食、運動、心理支持與健康檢查著手,建立健康職場,改善員工身心健康與工作效率。
2024年上班族十大健康困擾中,腸胃問題穩居第一,症狀如胃酸逆流、便秘多與壓力與壞習慣有關。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育忠醫師指出,用餐過快、久坐、重口味飲食等行為應避免。其他常見困擾還包括頭痛、背痛、疲倦、耳鳴等,甚至因壓力導致自律神經失調。洪醫師建議企業從飲食、運動、心理支持與健康檢查著手,建立健康職場,改善員工身心健康與工作效率。
台灣進入過敏高峰期,過敏症狀如鼻塞、打噴嚏、嗜睡等恐導致注意力下降、疲勞增加、效率變差、請假頻繁。美兆健檢診所耳鼻喉科成和平醫師建議從三方面改善:環境上保持清潔、使用空氣清淨機;飲食避免乳製品與高糖,多補充維生素C與抗發炎食物;藥物方面選擇不嗜睡的第二代抗組織胺,避免過量使用鼻收縮噴劑,幫助上班族穩定健康與工作表現。
台日諾羅病毒齊爆發,台灣春節後急性腸胃炎創十年新高。藥師花逸修提醒諾羅病毒傳染力極強,酒精無效,須用肥皂正確洗手。感染後避免油脂、乳製品與含氧化鎂益生菌,改補電解水、溫和飲食。疾管署建議食具分開、熟食中心溫度達70°C,潛伏期最長48小時,若一天水瀉三次應盡速就醫。
「全口重建」不等於全口拔牙!高雄誠心牙醫鄧晧翔院長指出,是否拔牙取決於個人口腔狀況,若有多顆缺牙、嚴重牙周病或無法配戴活動假牙者,建議考慮「All-on-4」療程,一日內可恢復咀嚼功能。若原牙條件不佳,硬拔不拔恐影響植牙穩定與治療成效。治療前應評估骨頭與牙周狀況,再與醫師討論需求,選擇最適合的重建方案。
即使三餐吃得不多,仍頻繁感到飯後腹脹,可能與飲食習慣、腸道菌群或胃下垂有關。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指出,進食過快、碳酸飲料攝取過多、高纖維或乳糖食物消化不良,都可能導致腸道產氣增加,引發腹脹。此外,胃部支撐力不足可能導致胃下垂,使消化功能受影響。改善脹氣應從調整飲食習慣著手,如細嚼慢嚥、避免過量攝取難消化食物,並透過核心運動如平板支撐增強腹部支撐力。
看似不胖卻腹凸,恐為「瘦胖子」(TOFI),即內臟脂肪過多。臺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醫師指出,內臟脂肪藏於肝、腸、心臟周圍,會釋放發炎物質,影響代謝、誘發糖尿病、高血壓、脂肪肝與免疫力下降。成因除吃多動少外,壓力與睡眠不足亦是主因。醫師建議5招甩脂恢復健康:1.規律運動;2.控制精緻碳水;3.嘗試間歇性斷食;4.舒壓減少皮質醇;5.睡眠7–9小時。瘦不是重點,健康才是關鍵。
台灣每10人就有3人睡不好,營養師卓郁馨提醒,睡眠品質不佳恐增加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病與神經退化風險。與其仰賴安眠藥,應從5招自然助眠:建立規律作息、減少3C藍光、補充助眠食物、適度運動、打造良好睡眠環境。研究指出,優質床墊有助延長深層睡眠,恢復自律神經穩定。養成健康睡眠習慣,是遠離疾病、提升生活品質的最佳投資。
茹素雖健康環保,但缺乏動物性食物可能導致營養不均衡。營養師建議茹素者應確保食材多樣化,攝取優質蛋白(豆類、乳製品)、健康油脂(堅果、亞麻籽),並適量補充營養素,如維生素B12、鐵、鈣、Omega-3與維生素D。缺乏這些營養素可能導致疲勞、貧血、免疫力下降、骨質疏鬆等問題,建議透過深色蔬菜、強化食品、海藻類、曬太陽補充,必要時可諮詢專業醫療人員適當補充保健品,以確保飲食均衡與健康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