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 潮健康

健康科普

魚類「1部位」一定要去除再吃!  營養師:沒清乾淨恐將重金屬、寄生蟲全吞下肚

魚類富含DHA、EPA,有助腦部發育與心血管健康,但魚皮、魚頭、魚內臟易累積重金屬與寄生蟲,應謹慎攝取。營養師張語希提醒,孕婦與孩童應避免大型魚、生魚片等高風險料理。處理魚類時,建議去皮煎魚、選小型魚、先汆燙、挑選有檢驗標章的產品,以減少重金屬攝取、吃得更安心。

閱讀更多 »

暴雨後雙腳發癢、脫皮? 醫揭關鍵4步驟幫助鞋襪快乾

暴雨後鞋襪濕透易引發足癬、細菌感染、皮炎與滑倒傷口感染等問題。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建議,應立即脫鞋襪、清潔雙腳、擦乾與檢查傷口,再換穿乾爽透氣鞋襪。加快鞋襪乾燥可輔以報紙吸濕、吹風機冷風等。防雨裝備上,建議選擇防水透氣運動鞋、高筒雨靴搭配快乾襪或防水襪,並備妥替換用乾鞋襪及毛巾,以防足部長時間悶濕導致病變。

閱讀更多 »

全口重建後就不會有牙周病?  沒做好4件事,「植體周圍炎」爆發更棘手

All-On-4成為全口重建主流,手術時間短、植體少,但仍需留意「植體周圍炎」風險。栢麗牙醫診所院長王柏凱醫師提醒,術後清潔不當恐使細菌滋生、造成骨質流失。每半年應由專業拆卸假牙、深層清潔,並配合牙間刷與沖牙機。吸菸、磨牙、咬硬物等習慣也會影響穩定性。正確清潔與定期回診,才是延長植牙壽命關鍵。

閱讀更多 »

中式小點熱量TOP10揭曉:「它」一顆就有165卡,超多上班族當早餐吃

許多上班族愛吃的中式小點,其實是隱藏版「熱量炸彈」!鍋貼、小籠包、水餃位居熱量前三,一份熱量可達500~750大卡。特別是水煎包,一顆165大卡、兩三顆就可能爆卡。營養師張語希提醒,這類食物多含高油、精緻澱粉,加上容易入口、不易察覺份量,常導致熱量攝取過多。建議選擇餡料單純、用蒸煮方式烹調、少沾醬料,才能兼顧美味與健康。

閱讀更多 »

7成乳癌患者的惡夢!「最溫柔乳癌」卻也最容易復發,醫籲:快介入1藥物降低風險

荷爾蒙陽性乳癌雖被稱為「最溫柔的乳癌」,但復發風險可長達20年,第二、三期的高風險者尤其受關注。高雄市立大同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師王皓平醫師說明,若腫瘤大、Ki-67值偏高、淋巴結轉移,術後輔助治療更顯重要。除荷爾蒙療法,最新的「CDK 4/6 抑制劑」已證實可降低25–30%復發風險,提供早期高風險乳癌更完善的控制方案,讓更多患者有機會減少復發、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閱讀更多 »

年輕不是免死金牌!30-40歲族群常睡不飽、膚況差,恐是慢性病上身徵兆

慢性病已不再是老年人專屬,30-40歲族群常見血糖、血脂、肝功能異常與代謝症候群前期現象,多與高壓久坐、外食、熬夜有關。美兆健檢診所王浩恩醫師表示,常見警訊如長期疲倦、皮膚變差、焦慮、站起來頭暈、腹部脂肪堆積等。衛福部鼓勵30歲起建立定期健檢習慣,重視肝膽、血脂血糖、內臟脂肪等5大項目,才能及早發現並逆轉慢性病風險。

閱讀更多 »

O型腿該不該矯正?  醫揭真相:並沒有「非治不可」,小心被誤導淪為冤大頭

O型腿並非一定需要矯正,多數為自然發育現象。台中行健骨科診所院長朱家宏醫師指出,嬰幼兒常歷經「鐘擺現象」,腿型會隨年齡從O型轉X型再趨於正常,僅有極少數因發育異常或症狀明顯者才需治療。許多民眾因網路資訊誤信療程,花大錢卻無實質效果。醫師建議,觀察是否有疼痛、走路不穩或雙腳不對稱等情況,再尋求足踝專科判斷;平時透過運動、控制體重與改善扁平足等方式,更有助於足部功能強化。

閱讀更多 »

久站危害不遜於久坐? 竟與心血管疾病有關! 醫:4招幫助腿部降壓、遠離腰痠背痛

久站不動與心血管疾病、腰痠背痛、靜脈曲張有關,危害不亞於久坐。河堤復健科診所院長李炎諭醫師指出,久站族如餐飲、護理、清潔等14類職業需特別留意。建議每1至2小時變換姿勢、規律伸展與運動、調整工作高度並善用減壓設施與壓力襪。此外,可透過後腿肌、髂腰肌、股四頭肌與小腿等4組伸展動作幫助腿部降壓。如症狀持續,建議就醫釐清。

閱讀更多 »

社群瘋用「洗髮餅」洗頭! 2特點竟完勝洗髮精? 專家:不建議這族群使用

越來越多人投入「洗髮餅」行列,被視為環保又省空間的洗髮新選擇。衛福部食藥署與靜宜大學化妝品科學系吳姵萱副教授表示,洗髮餅以弱酸性固體界面活性劑為基礎,能溫和清潔頭皮、減少皂垢殘留,並具備環保減塑與好攜帶等優點。吳姵萱副教授提醒,挑選時須依據個人髮質選擇合適成分;如油性髮選控油型、乾性髮選滋潤型。且有頭皮疾病者不建議使用,若出現搔癢或紅腫等不適應立即停用。使用後亦須保持乾燥保存,以延長產品壽命。

閱讀更多 »

SMA整合照護成趨勢  多專科協作提升治療效率與生活品質

整合照護成為SMA治療趨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主任張璽醫師指出,SMA依型別差異大,嚴重型如第一型恐在新生兒期奪命,需及早介入治療。台灣目前核准3種藥物,包括背針、口服與基因療法,能改善肌力與生活品質。實務上多需多專科團隊協作,如影像科、麻醉科、骨科與復健科等共同參與,提升治療效率並減輕家屬負擔。張醫師強調,在健保單一給付藥物限制下,須由醫療團隊評估患者狀況,選擇最合適策略。

閱讀更多 »

癌症、糖尿病、心臟病皆因它而起! 百病之源「慢性發炎」如何預防? 營養師:多吃這5大類食物

慢性發炎被稱為百病之源,與癌症、糖尿病、心臟病等28種疾病密切相關,可能因加工飲食、空汙、壓力、睡眠不足及挑食引起。營養師高敏敏提醒,免疫系統在長期發炎下會錯誤攻擊正常細胞,造成各種症狀。預防關鍵在於「抗發炎飲食」,建議多攝取魚類、深色蔬菜、水果、堅果與辛香料,減少加工食品,並搭配規律作息與良好生活習慣,以養成抗炎體質、遠離慢性疾病。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