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子宮頸癌潛伏期達20年! 國人發生率難降  抹片、HPV篩檢皆需落實

子宮頸癌潛伏期長達10-20年,早期無明顯症狀,國健署推動抹片與HPV篩檢,但國人發生率仍難降。東亞婦癌研究團體賴瓊慧教授指出,2030年目標包含90%女孩15歲前接種HPV疫苗及落實定期篩檢,65歲女性更需提升篩檢意願,助阻斷癌變進程。早期子宮頸癌治療五年存活率達九成,晚期患者則可藉化療、免疫治療及新型抗癌藥物,改善復發與死亡風險。防癌需重視安全性行為、疫苗接種與篩檢檢查。

閱讀更多 »

起疹子癢到睡不著、差點輕生! 醫揭「慢性自發性蕁麻疹」風險群:20-40歲女性上班族最多

慢性自發性蕁麻疹(CSU)為自體免疫疾病,主要因免疫系統異常導致肥大細胞自行活化引發皮膚紅腫和瘙癢,常見於20-40歲女性上班族,全球約4000萬患者。童綜合醫院邱瑩明主任表示,患者應警覺症狀持續超過6週並及早就醫,治療分三至四線,從抗組織胺藥物到更積極的免疫治療,多數患者可改善癢感與膨疹。需避免過度飲食限制並遵循醫囑治療,透過運動、壓力管理及規律作息穩定免疫系統,提升生活品質並降低復發風險。

閱讀更多 »

日本蘋果病疫情延燒,該取消旅遊行程嗎? 醫示警:3類人要避免前往疫區

日本傳染性紅斑症(蘋果病)疫情升溫,東京都病例達歷史新高。此疾病主要影響兒童及青少年,成人亦可能感染,症狀通常較輕微。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洪錫全表示,典型表現為「巴掌臉」紅疹和類流感症狀,少數高風險族群如孕婦、血液疾病患者及免疫功能低下者恐有重症風險。洪醫師建議,高風險族群應避免前往疫區,普通民眾則無需取消旅遊行程,但應配合防疫措施如戴口罩、勤洗手及避免人群聚集。

閱讀更多 »

魚油不是任何人都適合吃? 藥師:除了這3族群外別亂買,恐白花冤枉錢

魚油富含Omega-3脂肪酸,主要成分EPA和DHA具三大功效:改善心血管健康、降低血脂與血壓;保護眼睛,預防乾眼症與視力退化;提升專注力,幫助思緒清晰。劉佳明藥師表示,適合補充魚油的族群包括三高患者、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者及高壓工作者。挑選魚油時應關注EPA與DHA含量、純度、來源及品牌信譽,避免過量攝取或重金屬污染。

閱讀更多 »

冬天吃鍋不再怕高熱量! 營養師揭3妙招,爆卡鍋物秒變健康餐

隨著天氣轉冷,火鍋成為冬季暖身首選。面對薑母鴨、羊肉爐、麻辣鍋等台灣人最愛鍋物,張語希營養師提醒選擇瘦肉部位、搭配蔬菜並避免過量。對於麻辣鍋,更推薦與清湯混搭,減少紅肉與內臟攝取,避免使用沙茶醬、豆瓣醬等高鈉醬料,並多選蔬菜如白菜、菠菜、菇類,或豆腐等健康豆製品。

閱讀更多 »

不只跪地、爬樓梯傷膝蓋! 名醫:當心「1宗教儀式」加速膝關節退化

呂紹睿醫師提醒,跪地、爬樓梯及特定宗教儀式中的反覆蹲跪動作,可能加速膝關節退化,特別是女性更易因頻繁屈膝而受影響。膝部檢查中若出現壓痛、彈響或摩擦聲,需警惕「內側摩擦症候群」等問題。影像學發現關節間隙變窄、骨刺或囊腫,為退化性膝關節炎的警訊。呂醫師強調,早期診斷並減少過度屈膝動作,有助於保護膝關節健康,避免病情惡化。

閱讀更多 »

年末暴飲暴食最傷心血管! 研究曝:餐後喝1飲料,竟對血管有保護作用

年末大餐後如何保護血管健康? 研究顯示,餐後飲用富含高黃烷醇的可可飲料可改善血管舒張功能,保護血管內皮。英國伯明罕大學研究指出,攝取高表兒茶素可可飲品能降低內皮素-1生成,促進一氧化氮分泌,減少氧化壓力與發炎反應。此外,綠茶和莓果也具有類似效益,有助於心血管健康。專家提醒,搭配均衡飲食及適量運動,才能全面降低心血管風險。

閱讀更多 »

吃薑母鴨、羊肉爐易燥熱傷身? 中醫師:謹記3原則避免「補過頭」

立冬後氣溫轉冷,正是進補好時機。宜蘊中醫診所楊佩鈺醫師建議,冬季進補應遵守「對症、溫和、適量」原則。針對陰虛或陽虛體質,分別選擇滋陰或溫補食材;避免過度燥熱,搭配滋陰食材如紅棗、枸杞;進補應循序漸進,避免消化不良。推薦食譜包括當歸黃耆雞湯、黨參淮山枸杞湯、北芪鱸魚湯及桂圓蓮子百合粥,能補氣血、養陰陽、提升免疫力。適量進補並配合體質調整,能幫助增強體質,應對冬季寒冷氣候。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