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一過40歲膝蓋就開始退化? 名醫揭徵兆:膝蓋彎曲有「1怪聲」要注意

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常見於40歲以上人群,呂紹睿醫師指出,內側皺襞與股骨內髁的反覆摩擦是主要原因,稱為「內側摩擦症候群」。常見徵兆包括膝蓋彎曲時的「喀喀聲」、夜間疼痛影響睡眠,以及膝關節突然無力或鎖住。患者應警惕爬樓梯、久坐起身時的疼痛,及早就醫診治可有效延緩退化並改善生活品質。

閱讀更多 »

出現哪些症狀需要吃魚油? 藥師提醒:3禁忌千萬別碰

魚油富含 Omega-3 脂肪酸,對眼睛乾澀、三高人群及精神壓力大者有顯著幫助,特別適合乾眼症、高血脂及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洪瑞德藥師指出,服用魚油需注意禁忌,特別是服用抗凝血藥物、懷孕晚期或對魚類過敏者應避免,以免增加健康風險。魚油補充量每日不超過2克,建議隨餐食用以提升吸收效果。如不確定是否適合,應諮詢醫療專業人員。

閱讀更多 »

病毒控制好了生活卻更糟? 6成HIV感染者曝有「這困擾」,不處理恐釀更多危害

HIV感染者透過抗病毒藥物能有效控制病毒量,曾有調查顯示,高達6成的HIV感染者有失眠困擾,且因體重增加、失眠、頭痛等副作用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增加心血管疾病及心理共病風險。嘉義基督教醫院洪冬哲醫師建議,可從調整生活習慣及心理諮商著手,必要時換藥改善症狀,並調整服藥時間以減少副作用。

閱讀更多 »

一變天膝蓋就痛爆? 名醫公開「護膝神操」,3動作遠離疼痛困擾

變天時膝關節疼痛是常見困擾,呂紹睿醫師建議透過三組運動來保護膝蓋健康,預防軟骨退化。首先,直抬腿運動可強化股四頭肌,提高膝關節穩定性;其次,壓膝動作改善關節靈活度,減少靜態壓力;最後,抱膝運動能保持膝關節柔軟度,特別適合術後康復者。這些運動能促進軟骨健康,減少疼痛並延緩退化,適合日常護膝保健,有效提升生活品質。

閱讀更多 »

減重沒吃早餐會變胖? 營養師列5理由:身體燃燒熱量變少

張語希營養師指出,不吃早餐可能與體重增加有關,原因包括:代謝速度下降、午晚餐進食量增加、血糖波動變大、食慾激素失調,以及夜間進食增加。這些因素可能導致身體燃燒熱量減少、囤積脂肪更多。對於習慣不吃早餐的人,可選擇低負擔、高營養的食物,如水果、堅果或優酪乳;習慣吃早餐者則應均衡攝取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健康脂肪,穩定血糖和提升飽足感。

閱讀更多 »

只是晚餐吃多了點! 她腹痛6小時就醫嚇傻:「膽結石」大到必須開刀

43歲女性因晚餐吃得較多而出現腹痛,經醫檢查確診為膽結石並伴隨膽囊炎,需手術切除。陳界溥醫師指出,膽結石常見於女性,與荷爾蒙、年齡增長、體重過重相關。建議無症狀患者觀察追蹤,但若有劇烈疼痛則可進行腹腔鏡微創手術。術後宜少量多餐、避免油膩飲食,以減少腹部脹氣與軟便等暫時性不適。

閱讀更多 »

他戒檳榔牙齒仍掉光! 醫搖頭:刷牙也沒用,建議「1療程」介入補救

高雄誠心牙醫診所鄧晧翔院長指出,嚼檳榔導致牙齒掉光的患者戒檳榔後常因牙痛而重返檳榔。事實上,戒檳榔後的牙痛是檳榔麻痺效應消退所致,應及早治療以免惡化。鄧醫師建議多顆缺牙患者考慮「All-On-4/6」全口重建療程,一日內解決缺牙問題。即便戒檳榔超過10年,口腔癌風險仍存,因此每兩年應進行口腔篩檢,並避免重回檳榔以維護口腔健康。

閱讀更多 »

秋冬吃鍋害血管全塞住? 醫提醒:「3大湯底」別選,心肌梗塞風險恐爆增

隨著秋冬氣溫驟降,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科黃晨祐醫師提醒,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患者應特別注意避免攝取麻辣、起司、酸菜白肉等高鈉湯底,因其會增加心肌梗塞風險。此外,火鍋湯底應僅限開鍋後前20分鐘內飲用,以免食品添加物濃度上升。建議選擇昆布、柴魚等清湯,以減少血管壓力和相關疾病風險。

閱讀更多 »

葉黃素吃了真的有效嗎?眼睛有這個症狀的人建議這樣補充!

葉黃素對於眼睛健康有顯著幫助,但須穩定、適量補充才能發揮效果。葉黃素能過濾藍光並保護視網膜,適合長期使用3C產品或眼睛疲勞的人群。每日攝取量建議為6至10毫克,過量可能造成肝臟負擔。乾眼症患者還可搭配魚油與花青素以提高保水度和減少乾澀感。選擇時應優先游離型葉黃素、含玉米黃素、花青素等成分的複方產品,並考量國際認證與專利來源,以確保吸收效果和產品品質。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