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意力不足、反應變慢是「思覺失調」徵兆? 思覺失調如何確診? 醫師:壓力、病毒都是誘發因素
隨著社會事件與影視內容流行,精神疾病「思覺失調症」逐漸受到關注。思覺失調症與基因有明顯關係,與多種遺傳基因有關,並不是單一基因突變造成,包括憂鬱症、躁鬱症、精神官能症或思覺失調症,有家族史者皆應提高警覺,或盡早尋求精神科醫師協助。思覺失調症患者可能會產生幻覺、幻聽,患者可能會有注意力分散、記憶力減退、反應速度變慢等跡象。如果是青少年時期發病,則可能導致學習狀況不佳、學業退步、行為怪異等問題。
隨著社會事件與影視內容流行,精神疾病「思覺失調症」逐漸受到關注。思覺失調症與基因有明顯關係,與多種遺傳基因有關,並不是單一基因突變造成,包括憂鬱症、躁鬱症、精神官能症或思覺失調症,有家族史者皆應提高警覺,或盡早尋求精神科醫師協助。思覺失調症患者可能會產生幻覺、幻聽,患者可能會有注意力分散、記憶力減退、反應速度變慢等跡象。如果是青少年時期發病,則可能導致學習狀況不佳、學業退步、行為怪異等問題。
傳統華人社會強調謙虛、曖曖內含光的美德,所以大部分台灣人通常也很低調,不做引人注目的事情。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下,有「自戀」特質的人就顯得格格不入,也比較不討人喜歡,不過大多時候我們也僅以為他們只是比較喜歡老王賣瓜、自賣自誇,只要不傷害到其他人倒也無妨。但真是如此嗎?根據美國俄亥俄州大(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的最新研究,自戀者在行為舉止上,可能會比常人更具有侵略性或攻擊性!
Covid-19病毒大流行,直接改變了人類現階段的生活方式。防疫警戒也導致企業減班、失業率上升、親子家庭關係緊張等等現象,再加上疫苗施打未普及,各國都有第三波疫情升溫現象。這段疫情黑暗期內,許多人每天在絕望與孤獨中度過。美國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研究認為,要減少非常時期的絕望與孤獨感,可以透過建立明確目標來改善心理狀況。
台灣實施三級警戒已有2個月時間,大部分民眾都長時間待在家中,導致家暴、衝突事件暴增,人心開始因疫情出現浮動;甚至還有PTT網友笑稱自己「可能還沒確診就先得憂鬱症」。事實上,人們因缺乏社交、或是因新聞資訊產生焦慮,都讓身心受到嚴重影響,究竟該怎麼調適這樣的心情呢?心理師林仁廷建議,先瞭解焦慮情緒的來源,如果焦慮感是來自於過度吸收偏頗資訊,也許應該調整接受資訊的方式,就能避免產生過度焦慮。
知名英語教學YouTuber《阿滴英文》作者阿滴,日前透過影音平台公布罹患憂鬱症長達一年,影片一出引發外界震驚,許多人對平時形象陽光、溫暖的阿滴罹患心理疾病感到相當意外。《阿滴英文》在影音平台擁友267萬訂閱者,身為頻道主理人的阿滴甚至開設實體英文補習班、線上課程,個人事業看似相當成功,已是大眾眼中的「人生勝利組」,為何仍被憂鬱症找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