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專欄

健康知識分享

上胸無肉救星! 醫:「2.0水滴隆乳」術後免按摩、不位移,助女性擺脫「空杯」窘境

許多台灣女性因上胸扁平而困擾,全新 2.0水滴型隆乳植體,透過上薄下厚設計打造自然微上翹的胸型。相較於傳統圓形植體容易過於飽滿,水滴型植體能更貼合個人體型,展現流暢胸線。該植體柔軟度升級,採用20微米黃金比例紋理,可有效降低莢膜攣縮風險至0.4%-0.9%,提高隆乳安全性與穩定性。根據JPRAS研究,其血清腫發生率為0%,五年內無併發症高達92%。

閱讀更多 »

台灣破千萬人有肥胖問題!  專家警告:再不積極減重,恐提高200種疾病風險

台灣逾千萬名成人受肥胖困擾,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林文元警告,肥胖恐增200種疾病風險,長期更會縮短壽命。減重5%可降低三高、脂肪肝風險,減重10-15%則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與糖尿病。兒童肥胖亦影響發育與心理健康,兒科醫學會林裕誠提醒,學齡前是培養飲食習慣的關鍵期,家長應減少孩子糖分攝取。世界肥胖日強調肥胖為慢性病,需正確認識與積極治療,以減少心血管與代謝疾病風險。

閱讀更多 »

卵太少被退貨!她AMH剩0.07竟能「不打針」受孕?不孕症權威:精準個人化治療是關鍵

AMH值僅0.07的舒媽咪曾歷經10次試管嬰兒失敗,因卵子數少、品質不佳屢遭退貨,最終透過「自然週期試管療程」成功受孕。黃建榮婦產科院長黃建榮強調,高齡或卵巢功能低下者可選擇「微刺激試管」或「自然週期試管」,減少藥物負擔,提升卵子品質。副院長黃珽琦建議備孕女性應採地中海飲食,補充葉酸、DHEA等營養素,並戒菸酒、適量運動,結合個人化療程才能提升成功率。

閱讀更多 »

不輸歐美一線品牌!台灣「眼周微整」技術揚名國際,俄醫師也慕名訪台

台灣生技大廠和康生技憑藉「絲登齡––氧氣玻尿酸」在國際醫美市場嶄露頭角,吸引俄羅斯醫師來台交流。粹究美學診所楊仕安醫師分享 O₂-lifting 眼周微整技術,透過多層次修復改善眼周老化,並結合穩定性高、低致敏的氧氣玻尿酸,提供更自然的年輕化效果。俄國醫師對此技術高度評價,認為能有效解決眼周衰老問題。本次跨國交流展現台灣醫美技術的國際競爭力,為未來深化全球市場影響力奠定基礎。

閱讀更多 »

春天一到心情更「Emo」?  醫:注意這3大徵兆,恐是「季節性憂鬱症」警訊

冬春交替時期,氣候變化可能導致情緒波動,部分人甚至出現「季節性憂鬱症」。振芝心身醫學診所吳泓熹醫師指出,此症與日照時間減少、血清素濃度下降及褪黑激素增加有關,患者每年特定季節反覆發作,常見症狀包括情緒低落、疲倦、易怒、失眠等。治療方式包括光照治療、維生素D補充及心理諮商等,並建議患者多接觸陽光、參與社交活動、維持規律作息,家人則應給予關懷與支持,幫助患者改善情緒,遠離憂鬱困擾。

閱讀更多 »

方大同41歲逝世! 長期吃素容易營養不均? 醫建議茹素者:多做「2件事」

創作男歌手方大同近日因病逝世,享年41歲,消息引發關注。由於他生前因宗教信仰長期茹素,引發部分關於素食與健康關聯的討論。對此,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表示,素食飲食確實可能導致維生素B12、鐵、Omega-3等營養素的攝取不足,但同時也有助於降低部分慢性病風險,其影響不能一概而論。醫師建議,茹素者應透過多樣化飲食確保營養均衡,並適量補充關鍵營養素,如維生素B12、Omega-3與鈣質,以維持健康。此外,健康狀況受多重因素影響,包含遺傳、生活習慣與飲食結構,應綜合考量個人需求,並適時諮詢專業醫療建議,以確保身體健康。

閱讀更多 »

急診、留觀床「2費用」將獨立計費! 健保署:盼抒緩急診大壅塞,政策最快5月上路

台灣急診醫學會指出,全台急診壅塞問題達前所未有的嚴重程度,主因為住院病床不足,導致急重症病患滯留急診。衛福部提出三大短期策略,包括醫學中心強化病床調度、區域醫院聯防機制、加強分級就醫宣導,並啟動「綠色通道」協助病患轉診。此外,自113年3月1日起實施醫院三班護病比制度,醫學中心與區域醫院因夜班標準未達標,護理人力仍短缺。為緩解病床調度問題,健保署將急診診察費、護理費獨立計費,並提高重大外傷及病房護理給付,預計4年內投入百億元。健保支付改革最快5月上路,放寬居家住院限制預計下半年實施,成效仍需持續觀察。

閱讀更多 »

全台急診大爆滿怎解? 醫曝「1件事」是根本解法:沒人敢說出口

台灣急診醫學會警告,全台急診室壅塞問題達前所未有的嚴重程度,主要原因並非輕症病患湧入,而是住院病床不足,導致急重症病患滯留急診。護理人力短缺使病房關閉,進一步惡化待床問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姜冠宇醫師指出,台灣健保制度導致住院需求高,病人住院時間普遍較長,加劇醫療負擔。急診醫學會建議短期應急措施,包括提高急診住院配床比例、彈性開放病房、加強ICU調控,並執行嚴格的急診檢傷分類。長期改革應建立「急診緊急狀態應變機制」,調整健保給付,引導醫院資源分配,並推動在宅急症照護,以減少急診壅塞風險。專家呼籲社會關注醫護過勞問題,確保醫療體系運作順暢,避免急診崩盤。

閱讀更多 »

只打流感疫苗不夠!同時中流感、新冠「並非不可能」 專家:重症死亡率恐倍增

流感高峰期來襲,專家提醒新冠疫苗接種同樣重要。研究顯示14%患者可能同時感染流感與新冠,重症與死亡率倍增。疾管署資料指出,97.9%新冠重症死亡者未接種最新JN.1疫苗,顯示疫苗保護力不可忽視。高風險族群包括65歲以上長者、慢性病患者、過重者,應提高警覺。新冠病毒不僅影響肺部,更可能損害心血管與認知功能,長新冠風險高於流感。專家強調,新冠疫苗安全性已提升,不良事件通報率逐年下降,建議民眾儘早施打以降低感染風險。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