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專欄

健康知識分享

情人節大餐「熱量炸彈」都在配菜? 營養師揭真相:酥皮濃湯比排餐還肥

情人節約會吃西餐,別讓熱量失控!高敏敏營養師指出,排餐熱量差異大,丁骨牛排(697 kcal)最高,而烤豬排(342 kcal)與羊肋排(273 kcal)熱量較低。真正的熱量陷阱藏在配菜,例如酥皮濃湯(450 kcal)甚至比部分排餐還高,紅酒、甜點與濃醬沙拉更是隱藏熱量炸彈。建議優先選擇清湯、油醋沙拉、低脂肉類(雞肉、蝦、龍蝦),避免高熱量醬料與油炸食物。飯後甜點可改為水果或與伴侶共享蛋糕,減少攝取負擔。美食享受不必妥協,聰明選擇才能過個浪漫又健康的情人節。

閱讀更多 »
醫美「零恢復期」需求大爆發! 無針水光療程崛起,醫:想無痛變美要把握6大連假

醫美「零恢復期」需求大爆發! 無針水光療程崛起,醫:想無痛變美要把握6大連假

2025年6大連假來臨,無針水光療程成為愛美族群養膚新選擇。傳統水光針易造成爆血、瘀青、紅腫,現代人更青睞無痛、零恢復期的非侵入式水光療程。粹究美學郭日青醫師指出,無針水光透過音波高頻震盪或高壓氣流,讓玻尿酸、胜肽、維生素等活性成分深入肌底,補水、亮白、緊緻一次完成,特別適合敏感肌與怕痛族群。熱門技術包括「音波水光」,可促進膠原蛋白增生,打造發光裸肌;「冰晶水光」利用低溫冷凍科技鎮定肌膚,適合曬後修復與急救補水。醫師提醒,選擇療程時應確認導入成分是否為醫療級,並搭配防曬與日常保濕,確保效果最大化。

閱讀更多 »

頻尿不一定是膀胱無力? 醫:反而代表排尿功能良好! 出現「1狀況」才該擔心

頻尿不代表膀胱無力,反而可能是身體排尿功能良好的表現?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泌尿科程威銘醫師表示,若喝水後頻尿且尿量多,通常是腎臟有效排水,避免水腫與電解質失衡;但若尿量少,可能與膀胱過動症或冷飲刺激有關。控制排尿的關鍵在於抗利尿激素,其分泌受血液電解質影響,飲食過鹹會減少尿量,清淡飲食則容易頻尿。職業駕駛應避免長時間憋尿,適時補水,若喝水少仍頻尿,應及早就醫。

閱讀更多 »

打造安心托育環境! 托嬰中心攜手專業寢具品牌,提升嬰幼兒照護品質

托嬰中心重視嬰幼兒照護品質,攜手母嬰寢具品牌,透過無毒、透氣與符合人體工學的 3D 床墊,提升幼兒睡眠安全,降低過敏與發育風險。此外,托嬰中心推動「貝氏發展學程」,以音樂律動、美術創作、體能發展等五大領域,提供適齡學習環境,打造「精緻托育」新標準。未來將持續與優質夥伴合作,為嬰幼兒營造更安全、舒適的成長環境,成為家長最安心的後盾。

閱讀更多 »

好膽固醇「變壞了」? 40萬人研究曝:HDL-C恐增10%青光眼風險

最新發表於《英國眼科期刊》的研究顯示,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濃度較高可能與青光眼風險增加有關,尤其影響55歲以上男性。數據顯示,每增加0.37 mmol/L的HDL-C,青光眼風險提升5%。相對地,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與青光眼風險呈負相關。專家推測,可能原因包括HDL-C的反向膽固醇轉運作用、脂質代謝基因影響、眼壓調控、載脂蛋白差異與性別影響。但研究僅為觀察性分析,無法證實因果關係,未來仍需更大規模試驗深入探討。

閱讀更多 »

數據雲集團元永騰執行長  推動大健康產業升級:「大健康明星產品孵化器」助力品牌成長

數據雲集團執行長元永騰宣布,旗下點點雲智能行銷正式進軍大健康產業,推出「大健康明星產品孵化器」,結合新聞傳播、數據分析與通路經營,協助健康品牌快速進入市場、提升競爭力與獲利率。該孵化機制透過三大策略運作,包括媒體傳播強化品牌認可度、線上線下通路整合提升回購率,以及AI大數據行銷精準掌握消費者需求,優化行銷策略。

閱讀更多 »

年後「復胖潮」讓人好焦慮? 跟著楊紫做這「4件事」,瘦出女明星逆天顏值

教妳4招連女明星都愛用的瘦身秘訣,讓妳年後不再害怕站上體重計!張語希營養師指出,楊紫的瘦身關鍵在於低脂高蛋白飲食,例如雞胸肉、魚類、蔬菜,減少糖分與高熱量食物)、固定運動習慣則有有氧+重量訓練、適量補充水分,每日規律飲水促代謝,以及保持耐心,穩定控制體重,避免急速減重反彈)。她強調,維持健康習慣比短期減重更重要,透過規律飲食與運動才能打造易瘦體質。

閱讀更多 »

赤藻糖醇與血栓有關? 用代糖減重容易失敗? 營養師:不一定比吃真糖健康

國際期刊研究指出,人工甜味劑赤藻糖醇可能與心血管事件相關,但確切關聯仍待討論。內湖國泰診所張斯蘭營養師提醒,減重者與糖友應關注代糖導致的錯誤心態,如「低熱量就能多吃」,容易影響減重效果。人工甜味劑雖可減少熱量,但未必能降低對甜味的依賴,甚至導致長期減重失敗。建議循序漸進減少糖分攝取,例如從全糖降至半糖,最終習慣無糖飲品,以改善健康與維持體重。

閱讀更多 »

肌肉還沒長臉先爛一片! 喝高蛋白爆痘怎麼辦? 中醫師揭3招化解危「肌」

乳清蛋白可能刺激胰島素與雄性激素分泌,導致皮脂分泌增加,引發痘痘,特別是搭配高糖食物時更易加劇發炎。艾莉絲中醫師表示,避免過度清潔、選擇清爽型防曬、補充維生素C有助改善肌膚狀況。此外,透過按摩「太衝穴」、「內庭穴」、「魚際穴」與「太溪穴」,可幫助調理肝火、清胃熱、降肺火、補腎陰,改善特定部位痘痘問題。若飲用乳清蛋白後爆痘,建議改以雞胸肉、蛋白或植物性蛋白粉替代,並從飲食、保養、按摩三方面調理肌膚狀態。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