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數患者發病1個月內死亡! 專家疾呼:1罕病再不簡化申請流程,恐上演「能救卻救不到」慘劇
全球罕見病「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候群」(aHUS)致命進程快,恐引發多重器官衰竭。健保自114年2月起給付長效型補體抑制劑,有助控制病情、改善生活品質。然而罕病認定及用藥審查流程繁瑣,恐延誤治療,已有兒童錯失移植良機。兒童腎臟醫學會籲簡化流程、放寬給付,保障如孕婦、移植病患等高風險族群能即時用藥,搶回寶貴生命時間。
健康知識分享
全球罕見病「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候群」(aHUS)致命進程快,恐引發多重器官衰竭。健保自114年2月起給付長效型補體抑制劑,有助控制病情、改善生活品質。然而罕病認定及用藥審查流程繁瑣,恐延誤治療,已有兒童錯失移植良機。兒童腎臟醫學會籲簡化流程、放寬給付,保障如孕婦、移植病患等高風險族群能即時用藥,搶回寶貴生命時間。
連假返鄉慎防病毒!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兒科部主任黃斯煒醫師提醒,伊科11型腸病毒對新生兒具高致命風險,應注意食慾驟降、活動力變差、反覆嘔吐與發燒四大警訊;高燒超過38°C應立即就醫。同時諾羅病毒仍持續流行,佔近期腸胃炎群聚6成,傳染力極強,常見症狀為嘔吐、噁心,腹瀉及發燒比例較低。孩童感染後須補充水分,痊癒2天後才能返校,避免交叉感染。
全球約有7.4億人受耳鳴困擾,以當前約81億人口計算,相當於每10人就有1人耳鳴。中國研究發現,攝取水果、膳食纖維、咖啡因與乳製品可預防耳鳴,最多降35%風險。其關鍵在於改善耳部微循環與抗發炎。若出現耳鳴,應嘗試放鬆、專注活動、規律運動與聲音療癒等6方法,並及早就醫,以免錯過治療時機。
嬰幼兒睡眠品質攸關發育、免疫與學習力,健管師張恆恩提醒,托嬰中心若未具備無毒材質、良好透氣性、人體工學床墊等條件恐影響健康。本篇強調托嬰中心攜手專業品牌打造3D透氣床墊睡眠環境,減少夜間驚醒、提升發育表現。除睡眠外,中心也提供多感官課程、低師生比照護與親子互動機制,全方位照顧寶寶成長,打造安全舒適的托育環境。
網傳雷射術後塗類固醇恐「毀容」,引發擔憂。粹究美學診所皮膚專科傅筠醫師澄清,短期、正確使用類固醇不僅不會損害肌膚,還能有效控制發炎、降低反黑風險。研究也證實,術後48小時內使用類固醇可顯著減少色素沉澱。真正問題是過度塗抹、長期使用或忽略防曬、保濕等術後護理。醫師呼籲民眾避免盲信網路傳言,術後照護應諮詢專業醫師,建立正確觀念,才能確保醫美效果與肌膚健康。
研究發現,在交友軟體上,外貌對配對成功率的影響遠超職業、身高等指標。外貌吸引力每增加一個標準差,配對機率可提升20%,而智力、個人簡介等因素僅提升約2%。無論男女,皆將外貌視為最關鍵決策依據。專家建議使用者應慎選形象照,避免陷入容貌焦慮。儘管外貌占據優勢,但研究仍具限制,未來仍需進一步觀察其長期影響。
即使三餐吃得不多,仍頻繁感到飯後腹脹,可能與飲食習慣、腸道菌群或胃下垂有關。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指出,進食過快、碳酸飲料攝取過多、高纖維或乳糖食物消化不良,都可能導致腸道產氣增加,引發腹脹。此外,胃部支撐力不足可能導致胃下垂,使消化功能受影響。改善脹氣應從調整飲食習慣著手,如細嚼慢嚥、避免過量攝取難消化食物,並透過核心運動如平板支撐增強腹部支撐力。
看似不胖卻腹凸,恐為「瘦胖子」(TOFI),即內臟脂肪過多。臺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醫師指出,內臟脂肪藏於肝、腸、心臟周圍,會釋放發炎物質,影響代謝、誘發糖尿病、高血壓、脂肪肝與免疫力下降。成因除吃多動少外,壓力與睡眠不足亦是主因。醫師建議5招甩脂恢復健康:1.規律運動;2.控制精緻碳水;3.嘗試間歇性斷食;4.舒壓減少皮質醇;5.睡眠7–9小時。瘦不是重點,健康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