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

他驅車南下突「心肌梗塞」 竟「強撐百里」才就醫!  醫師搖頭:錯誤示範不要學

他驅車南下突「心肌梗塞」 竟「強撐百里」才就醫! 醫師搖頭:錯誤示範不要學

開車時若出現「突發心肌梗塞」,應立即停止行駛,否則將導致嚴重事故?光田綜合醫院心臟內科邱一騏醫師表示,日前一名68歲患者自新竹返回台南時,當下出現胸痛不適症狀。因返家心切,吃了幾顆舌下錠趕著上路,開上國道不到10分鐘就出現強烈胸痛、呼吸困難及暈眩等症狀。因北部沒有熟悉的醫院,所以強忍不適開了百里撐到台中急診就醫。經診斷確診為急性心肌梗塞發作,幸好急救過程相當順利,才能撿回一條命。

閱讀更多 »
癌症不是治療完就沒事! 醫:2族群慎防「心血管」出問題

癌症不是治療完就沒事! 醫:2族群慎防「心血管」出問題

過去30年,癌症治療的進步提高了癌症患者的存活率,並使更多的人在接受治療後多年不再復發。但癌症治療有時會導致心血管循環系統出現問題,稱為「心臟毒性」。自癌症康復後的患者,可能要面對因為化療誘導的心臟毒性所引起的心臟損傷,其症狀可能降低生活品質,並增加心臟相關的死亡風險。

閱讀更多 »
兒童也會得「長新冠」? 「十大後遺症」一次看懂! 孩子出現「6困擾」快就醫

兒童也會得「長新冠」? 「十大後遺症」一次看懂! 孩子出現「6困擾」快就醫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全球各地陸續有染疫患者出現諸多持續的身體不適症狀,目前醫界稱之為「後新冠」或「長新冠症候群」。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院長王志堯醫師表示,目前兒童患者在這方面的資料甚少,而我國至4月期間才開始有新冠病毒在社區大幅度流行。其中,約有20%屬於青少年及兒童,該族群有10-30%的機會出現長新冠症候群,影響日常生活及課業學習。因此長期照護值得國家與醫界長時間關注。

閱讀更多 »
一上車空調開最強  26歲男竟「心肌梗塞」! 醫曝關鍵因子:肥胖、三高要注意

一上車空調開最強 26歲男竟「心肌梗塞」! 醫曝關鍵因子:肥胖、三高要注意

近期連日高溫連續飆破36度,特定族群若處於極端的溫度環境中,如辦公室、住家、自駕車或捷運等處,要當心空調溫度過低導致「心肌梗塞」。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心臟內科孫德光醫師表示,近日戶外持續高溫,對於有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可能因頻繁進出室內外劇烈溫差環境,有誘發心肌梗塞的風險。

閱讀更多 »
長新冠整理報導/確診一定會有「新冠後遺症」? 哪些人是好發族群? 該怎麼做緩解症狀?

長新冠整理報導/確診患「新冠後遺症」機率高嗎? 哪些人是好發族群? 該怎麼做緩解症狀?

國內Omicron確診人數與日俱增,雖然已有不少民眾已施打疫苗,且當局已決定與病毒共存,但確診後是否將發生長期併發症,也就是俗稱的「長新冠」,仍是民眾最為擔憂的議題之一。《潮健康》特此整理長新冠相關研究與指南,提供民眾癒前的疾病預防、與癒後照護、就醫作為參考。

閱讀更多 »
快篩陽確診要注意「症狀惡化」?  醫師點名6徵兆快就醫

快篩陽確診要注意「症狀惡化」? 醫師點名6徵兆快就醫

指揮中心宣佈「快篩陽等同確診」擴大施用一般民眾,預計將有更多確診個案需要進行居家隔離照護,如何減少家戶感染風險?光田綜合醫院沙鹿總院感染科主任楊清鎮醫師受訪表示,輕症確診者在家照護時,應多注意飲水、休息,隨時覺察是否有症狀變化,避免延誤就醫時間。

閱讀更多 »
天冷胸口「一團痛」恐是心肌梗塞!  醫師點名6危險因子害「血管收縮」

天冷胸口「一團痛」恐是心肌梗塞! 醫師點名6危險因子害「血管收縮」

冷氣團來襲,全台17縣市發佈低溫特報,各縣市傳出不少因低溫發生急性心肌梗塞的事件。光田綜合醫院沙鹿院區急診醫學科主任林宗興醫師表示,氣溫變化是急性心肌梗塞的誘發因子之一,當身體接觸變化過度極端的溫度範圍,心血管與腦血管的急性病變就會增加,且特別容易發生在老年人身上。林宗興醫師表示,心血管疾病的典型症狀是「前胸疼痛」,且不是點痛而是一團、一整片的疼痛感,也可能延伸到肩膀、下巴。另外,心血管疾病的疼痛多是「壓痛」而非「刺痛」的感覺。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