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染疫卻頻感冒、大小病不斷? 營養師:吃滿「維生素A、B、C」終結身體免疫荒
特定營養素對於增強免疫力有重要的作用,並且對於促進人類免疫力的發揮非常關鍵!如今新冠疫情雖然有平息的跡象,但流感、RSV與hMPV等病毒仍然虎視眈眈,不能因為疫情趨緩就鬆懈。建議民眾平時多加攝取以下6大營養素,維持基本免疫。
特定營養素對於增強免疫力有重要的作用,並且對於促進人類免疫力的發揮非常關鍵!如今新冠疫情雖然有平息的跡象,但流感、RSV與hMPV等病毒仍然虎視眈眈,不能因為疫情趨緩就鬆懈。建議民眾平時多加攝取以下6大營養素,維持基本免疫。
雖然疫情下降,但近期許多人再次出現「二度確診」,二度確診通常以哪些症狀較常見?通常與第一次確診是否有差異?二度確診COVID-19可能產生的症狀,取決於先前感染的嚴重程度、所涉及的病毒種類變異和人的免疫反應等因素。COVID-19的再次感染常見症狀可能包括:發燒、咳嗽、氣短或呼吸困難、疲勞、肌肉或身體酸痛、頭痛、味覺或嗅覺喪失、咽喉腫痛、鼻塞或流鼻涕、噁心或嘔吐、腹瀉。
現代人飲食營養不均,長期攝取「高熱量」的飲食內容,更可能影響細菌與腸道之間的平衡。腎臟科王介立醫師在社群發文指出,根據權威期刊《Science》的綜論文章,彙整至今為止關於細菌與腸道之間的已知事實 ,也點出高熱量飲食破壞腸道健康的三大面向問題。
工作完手指、手腕疼痛,但休息、治療甚至復健也不見好轉,要注意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林口長庚醫院風溼過敏科蔡昀臻醫師表示,過去曾經收治一名20多歲男性寵物美容師,因手腕疼痛至復健科求診,治療一段時間未見改善,才檢查出是類風濕關節炎,且關節已有侵蝕及融合,手腕幾乎無法彎曲。
一名60歲女性某明星大學主任,在某次感冒過後,只要一轉頭或改變身體姿勢,就會聽見一陣「噹啷~」,彷彿有人在敲玻璃杯,帶著尾音持續半秒鐘,特別是睡前,突然躺下時,更為明顯;早上醒來,一起床,又聽到一次,但頻率不同。以為是自律神經失調引發幻聽,一直很擔心自己是不是腦神經衰弱。
免疫力較差的族群,不僅容易生病,在擇偶市場上被挑選的機率也較低?刊載於《Adaptive Human Behavior and Physiology》的研究指稱,個人免疫系統的強弱,與作為伴侶的自我感知價值高低有關;自我感知價值越低落者,越認為自己難以擇偶、或在擇偶市場中無法佔得優勢。
「全身性紅斑性狼瘡」(SLE)是常見的自體免疫疾病(風濕病)之一,所謂的自體免疫疾病是指造成發炎反應的物質是由本身所產生。循環中帶有對抗自體細胞的表面的專一性抗體,會結合到細胞表面成份,啟動發炎發應,不只造成細胞與組織傷害,還會形成可溶性免疫複合物沉積在血管和組織內。
「維生素D」為人體所需的重要營養素,有助於促進骨骼與肌肉健康。事實上關於維生素D補充劑的效果仍存在諸多爭議,有研究認為維生素D攝取不足將引起早死風險;也有文獻指出,長者頻繁補充維生素D,失智與死亡風險恐增加2倍,更有研究質疑維生素D補充劑預防骨折的效果,不如大眾所預期般地有效。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於9日宣布,2月20日開始若疫情可控,除了大眾運輸工具、醫療院所2大場合之外,其餘室內環境民眾可決定是否配戴口罩。不過,仍有不少民眾擔憂口罩解禁後,感染病毒的風險將驟然增加,也擔心年長者或家人因強大的病毒感染力,影響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