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若瑄證實罹患甲狀腺癌! 醫揭發病徵兆:頸部腫塊「推不動」快去檢查
知名藝人徐若瑄確診甲狀腺癌,揭示「頸部固定腫塊」可能為甲狀腺癌徵兆,提醒家族有病史者應提高警覺。醫師指出,甲狀腺癌常見於女性,症狀如頸部腫塊、聲音沙啞等。甲狀腺癌治療多採手術切除,並視情況進行放射碘或標靶治療,尤其是具有BRAF基因突變的患者。醫師建議定期健檢、均衡飲食,以有效控制病情。
知名藝人徐若瑄確診甲狀腺癌,揭示「頸部固定腫塊」可能為甲狀腺癌徵兆,提醒家族有病史者應提高警覺。醫師指出,甲狀腺癌常見於女性,症狀如頸部腫塊、聲音沙啞等。甲狀腺癌治療多採手術切除,並視情況進行放射碘或標靶治療,尤其是具有BRAF基因突變的患者。醫師建議定期健檢、均衡飲食,以有效控制病情。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團隊發表於《Nature》的研究指出,利用改造後的益生菌菌株 Nissle 1917 (EcN) 作為「腫瘤新抗原疫苗載體」,在小鼠結腸直腸癌和黑色素瘤模型中有效抑制腫瘤生長。這項創新技術能精準引導免疫系統識別並攻擊腫瘤,延長生存期,減少轉移。未來研究將針對人體試驗進行,期待推動癌症個性化治療的進展。
《獵人》作者冨樫義博長期飽受腰痛所苦,甚至多次因病休刊。國泰綜合醫院骨科醫師劉哲瑋醫師表示,長期腰痛若不及時治療,可能引發「椎間盤突出」,進而壓迫神經,導致坐骨神經痛、下肢無力,甚至影響大小便功能。雖然初期可透過復健運動及藥物治療來緩解,但若症狀惡化,手術治療可能成為必要選擇。
根衛福部統計,乳癌已連續18年成為我國女性癌症的首位,尤其HER2陽性乳癌具有高復發風險。HER2乳癌患者若在術後未達病理完全緩解(Non-pCR),復發風險會增加2倍。今年8月,健保署開始給付抗體藥物複合體(ADC),符合條件的病患可接受最多14個術後輔助療程。ADC藥物能精準打擊癌細胞,據臨床試驗證實可降低復發風險五成,並減少35%的死亡風險,對HER2乳癌患者是一項重要治療突破。
「健康新體驗」榮獲《2024全球大健康論壇》癌友友善公益標章,致力於推廣女性HPV篩檢。由張廷彰理事長創立,該品牌提供創新自我篩檢工具,讓女性能在家中進行檢測,提升篩檢率與舒適度。經過1200例臨床試驗,超過95%女性表達高滿意度,未來也計劃推廣至全球,幫助更多女性進行健康管理。
濰視眼科總院長翁林仲醫師強調,近視雷射手術雖能矯正視力,但術後仍需持續護眼,維持良好用眼習慣。濰視眼科創立8年來,堅守99%諮詢滿意度,通過25道程序及56項數據,嚴格把關術前檢查,並推廣SMART TransPRK近視雷射技術,確保患者在安全穩定的條件下完成手術。此技術獲得許多醫療人員青睞,並被認為是安全、穩定的視力矯正方案,成為許多專業人士和自家人推薦的選擇。
研究顯示,攝取富含類黃酮的食物,如紅酒、茶飲和莓果,可降低失智症風險。根據《JAMA Network Open》發表的研究,每天攝取這類食物可將失智風險降低28%,其中茶飲的效果最為顯著。研究進一步指出,若每天選擇飲用茶、紅酒或食用莓果中的兩者,失智風險可降至38%。然而,專家仍建議減少酒精攝取,因其可能對大腦結構造成傷害,對預防失智的效果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藝人汪建民因肺腺癌逝世引發關注,台灣肺癌患者中不抽菸者占多數,尤其是女性。成大醫院腫瘤內科醫師李純慧指出,肺腺癌與環境因素如空汙、家族史相關,而非僅限於抽菸。常見症狀如咳嗽、體重下降等,晚期轉移至腦、肝等部位的風險高。專家強調早期篩檢與基因檢測的重要性,並呼籲及早戒菸、注重生活習慣及進行定期檢查,有助於預防和提升肺癌治療成效。
感染流感與心血管疾病有密切關聯,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秉穎醫師指出,流感會導致全身性發炎,增加中風、心肌梗塞等風險。研究顯示,感染流感後2週內心血管疾病風險飆升2倍,反覆感染恐損害心血管健康。李醫師強調,接種流感疫苗能有效降低感染與重症風險,並保護心血管健康,呼籲青壯年積極預防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