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憂鬱是自殺重要導因! 國人20%可能有「憂鬱症狀」不自知? 教授:勿再諱疾忌醫污名精神醫療
艾成驚傳墜樓過世震驚各界,引起國人關注憂鬱症治療與照護議題。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臺灣大學護理學系教授吳佳儀接受《潮健康》專訪表示,憂鬱不只是最重要的自殺風險因子,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風險因子,沒有及時求醫及完整治療,不單影響正常生活能力,亦容易萌生絕望與自殺念頭。
艾成驚傳墜樓過世震驚各界,引起國人關注憂鬱症治療與照護議題。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臺灣大學護理學系教授吳佳儀接受《潮健康》專訪表示,憂鬱不只是最重要的自殺風險因子,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風險因子,沒有及時求醫及完整治療,不單影響正常生活能力,亦容易萌生絕望與自殺念頭。
藝人艾成日前傳出墜樓身亡,震驚台灣演藝圈。聯青診倪家珍心理師表示,身邊若有家人被診斷有憂鬱症,不僅可能無法工作,嚴重時還需要多人照顧與陪伴。雖有家人陪同在側,但一人生病卻往往讓全家都壟罩在鬱悶心情中。面對這種狀況,親友該如何幫助患者度過難關?心情又如何調適?
藝人艾成驚傳墜樓過世,引發各界譁然與不捨。過去報導曾指出艾成曾反覆罹患憂鬱症與躁鬱症,身心狀況較常人不穩定。當身邊親友有輕生意念或想法,民眾該如何給予適當的協助與關懷?有輕生想法的人,行動前有哪些徵兆可循?
藝人兼歌手艾成驚傳於今日(17日)墜樓身亡,引發各界震驚惋惜。過去媒體曾報導艾成罹患憂鬱症或躁鬱症,導致情緒及精神狀況相對不穩定。事實上,自殺是台灣國人死因第一名,如何在身邊人發出輕生徵兆或訊息時,給予正確及時的協助與處置,是國人心理健康必須強化的重要知識。
現代人工作壓力繁重、需要加班熬夜休息時間少,心情差在所難免。不少民眾透過「大吃大喝」減壓,但暴飲暴食不僅容易吃下多餘的脂肪,甚至會引起「壓力肥」、讓體重在短時間內飆升。程涵宇營養師於社群貼文指出,壓力肥的出現與大腦內「血清素」無法發揮作用有關。若想維持整天好心情與穩定食慾,不妨於日常飲食中加入以下10種食物:雞蛋、牛奶、起司、鳳梨、香蕉、豆腐、黃豆、鮭魚、堅果種子、火雞肉。
長期以來,學界普遍認為大腦內「血清素」(Serotonin)的失衡與缺乏,可能是發生心理疾病的主因之一,如憂鬱症。不過,截至目前為止,卻沒有研究能證實該論點是否成立。7月甫發表於權威期刊《Nature》旗下子出版品《Molecular Psychiatry》的研究更聲稱,憂鬱症與血清素濃度「毫無關聯」,推翻大眾對憂鬱症的普遍認知。
適逢民俗月份,若身邊親友突然對空氣說話、性格丕變,不一定是「卡到陰」,可能為罹患「思覺失調」的前兆?萬芳醫院精神科急性病房主任邱一航醫師表示,診間曾有一28男性成天對著空氣說笑,一問一答得彷彿有真人與他對話。嚇得家人一致認為他「卡到陰」,到各大廟宇收驚拜拜卻不見好轉;爾後前往精神科就診才發覺,該男子是思覺失調發病而非中邪。
精神衛生照護系統,正式進入下一階段!新任衛福部長薛瑞元在照護心起點記者會中表示,《精神衛生法》距上次修訂已15年,預計這會期將順利通過修法,更加強化精神疾病的社區治療及照護,透過積極布建社區心理衛生中心,以及長效針劑治療藥物給付等配套,幫助精神疾病族群如思覺失調症患者順利回到社會,截斷病人重覆來回醫院、社區的「旋轉門」循環。
刺青或紋身近年來逐漸廣為大眾所接受,不少年輕人將刺青作為表達個人或社會文化的形式之一。不過,當心理學家深入研究刺青者的心理狀態,發現刺青行為不僅只是想展現自我、更可能與刺青者過往的心靈創傷有關?《BMC Psychology》刊載研究指稱,兒童時期遭受虐待、忽視者,成年後更可能採取紋身或穿孔行為。